美国东部时间7月21日,由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投资创立的商业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公布了新一期NS-34发射活动太空之旅乘客名单。
此次任务共搭载 6 名乘客,六名机组成员背景多元化,包括印度裔美国房地产投资者Arvinder Singh Bahal、土耳其商人Gökhan Erdem、波多黎各气象学家兼记者Deborah Martorell、英国慈善家Lionel Pitchford,以及第二次参与飞行的企业家J.D. Russell。值得注意的是,波场(TRON)区块链创始人孙宇晨位列其中。
这也意味着,孙宇晨将成为首批进入太空的华人企业家,在商业航天史上留下一笔。在社交媒体上,孙宇晨自称"最年轻的华人商业宇航员"。
区块链力量助力商业太空
这四年,商业航空获得长足发展。2021年7月,维珍集团董事长理查德·布兰森搭乘自己投资的航天器,到达离地85公里高空。仅仅两周后,蓝色起源公司用火箭将太空船送入100公里以外,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同时也是蓝色起源的创始人,成为自家公司的第一批乘客。马斯克的SpaceX走得更远,甚至已能将商业乘客送入轨道、进驻国际空间站并完成太空行走。
据介绍,NS-34发射活动使用可重复使用的新谢泼德号(New Shepard)飞行器,预计将从美国德克萨斯州范霍恩发射场升空,飞行高度约105公里,突破卡门线(地球与太空的边界)。NS-34也是新谢泼德号的第34次飞行任务、第14次载人飞行。
事实上,为了本次新谢泼德号NS-34飞行任务,孙宇晨已等待颇久,并曾有机会创造历史。2021年,孙宇晨以2800万美元竞标赢得新谢泼德号的首次载人飞行席位,但因行程安排冲突,孙宇晨错过了与贝索斯同乘飞船进入太空的机会。NS-34飞行任务正是此前拍卖席位的兑现。
孙宇晨此次太空之旅也具备公共意义。此前,孙宇晨的2800万美元竞标资金已捐赠给蓝色起源基金会“未来俱乐部”,用于支持19个太空相关非营利性慈善机构,以激励下一代投身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
孙宇晨表示,“随着商业航天的快速发展,进入太空可能成为每个人都能实现的梦想。我们正在进入伟大的太空飞行时代。蓝色起源和‘未来俱乐部’正激励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实现他们对科学、技术和太空探索的梦想。我感到有必要来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愿景。”
可以说,NS-34飞行任务展现了商业太空旅行正在从梦想向标准化产品转化的路径,算得上一次壮举。孙宇晨此次乘坐的新谢泼德号飞行器,以美国首位宇航员艾伦·谢泼德命名,采用全自动亚轨道飞行模式。亚轨道一般是指距地面20公里到100公里的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此前,蓝色起源已累计将70余人送往太空边缘。
按蓝色起源的计划,乘客将从蓝色起源位于美国得州西部的发射场起飞,整个太空之旅历时约10分钟,由系统自主控制,全程无需乘客干预。当飞行器进入乘员舱与火箭分离阶段、并上升至约105公里的亚轨道高度后,即正式突破卡门线,进入国际航天定义的太空。此时舱内进入失重状态,安全带解锁,乘客可自由漂浮,领略到短暂的失重体验,亲身感受宇宙的浩瀚与神秘,目睹地球之外的壮丽景观。
作为太空旅行的华人面孔,孙宇晨也并孤单。2025年4月1日,F2POOL联合创始人 Wang Chun此前已自费近2亿美元,参与SpaceX载人龙飞船的Fram-2 任务,实现了首次将四名平民航天员送入环绕地球两极90度倾角轨道的突破。可以说,区块链行业从业者正在成为商业航天的重要客户群体。
孙宇晨的一小步、区块链的一大步
“太空探索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孙宇晨表示,“我希望通过这次飞行,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技与创新,共同塑造人类的星际未来。
事实上,孙宇晨进入太空的底气,不仅来自其个人富于冒险的履历,更源于波场在区块链生态的坚实地位。目前,波场是近年来增长较快的区块链公链之一,其生态规模继续扩大。据公开数据,截至目前,波场网络全球用户累计已超过3亿,链上USDT发行量约816亿枚,日均活跃地址数超过300万个。
在稳定币跨境结算和支付场景的推动下,波场链上稳定币结算总额预计将在年内超过Visa年处理规模,引发业界对波场链上金融能力的高度关注。此外,波场还支持了去中心化稳定币 USDD的推出,总锁仓价值超5亿美元。
7月17日,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SRM Entertainment宣布将其股票代码从“SRM”更改为“TRON”,此举被视为波场品牌向主流资本市场延伸的一次尝试,也引发外界对波场与传统金融市场联动策略的进一步解读。
在数字资产合规化趋势逐步明朗的背景下,波场在公链赛道中的活跃度仍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但其未来在制度对接、监管适应方面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但伴随着孙宇晨即将实现太空梦,区块链行业也正经历迅速发展和监管的巨大政策变化。
就在蓝色起源公布NS-24任务乘员名单同期,美国加密行业迎来关键政策进展: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被称为《天才法案》的稳定币监管法案,在联邦层面为美元支持的支付型稳定币的发行和运营制定规则,标志着美国在加密货币监管立法方面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同时,《2025年数字资产市场清晰法案》和《反CBDC监控州法案》(Anti-CBDC Surveillance State Act)也获得众议院通过,并移交给参议院,进入下一步立法流程。
与此同时,市场端也在同步升温。继稳定币发行商Circle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投资者反应热烈后,区块链交易平台兼媒体集团Bullish也被曝已启动美股IPO流程,市场普遍关注其是否将延续Circle在资本市场的积极势头。
当前,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加密行业或正步入新一轮监管与资本协同发展的窗口期,从风向指标比特币的价格来看,自2024年11月,特朗普赢得美国大选以来,比特币的价格已从约7万美元飙升至目前约11.6万美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长期来看,在监管利好与金融需求持续增长的共同驱动下,区块链行业在现实场景中的应用及其对科技进步的推动将日益显著。孙宇晨参与太空探索以及相关公益事业,或许只是一个起点。在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当下,随着更多区块链行业资本与科技力量参与太空经济,"从中本聪到卡门线"的跨界叙事,正从构想走向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