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记者丨韩璐
编辑丨谭璐
潮汕曾家三兄弟,打响翻身仗。
8月上旬,宣布,携手加密货币交易平台KuCoin,打响医药RWA“第一枪”,其投资者部门向《21CBR》解释,新项目“相当于把创新药的无形资产代币化。”
此举引爆行情,股价迅速上扬,至8日收盘,市值站在210亿元附近。

翰宇由曾少贵、曾少强、曾少彬三人实控,刚爬沟过坎,正进入上行周期。
由于一款减肥药在美签下大单,其业绩一路看涨,据预告,其1-6月净赚1.4亿元以上。此前,公司已连亏7年。
连番利好,曾氏兄弟的身家,也水涨船高。
根据企查查,三人合计持股20.76%。以此计算,过去两个月,兄弟仨的财富浮增20亿元。
关键船票
翰宇业绩的爆发,早有预期。
2024年底,其生产的利拉鲁肽注射液,获美国FDA批准,也成当地首款利拉鲁肽仿制药,作为饮食和运动辅助,改善相关人群的血糖水平。
由此,曾氏兄弟拿到海外市场的关键船票。

“首仿药在价格上,通常低于原研药,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具性价比的选择,吸引更多的市场份额。”
有知情人士表示,翰宇药业的利拉鲁肽注射液,定价是诺和诺德原研药的1/2到1/3,“北美地区肥胖人数多,对糖尿病和肥胖症的治疗意识较高,医疗保健支出相对充足,市场需求旺盛。”
利拉鲁肽是“第一代GLP-1”,2010年在美上市,用于降低血糖,2014年12月,在美获批可用于成人减重。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利拉鲁肽终端市场规模为59.91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占了32.04亿美元,中国市场接近2亿美元。

在美国,利拉鲁肽一直短缺。2023年,原研药核心专利到期后,仿制药陆续申报上市。
看到巨大的潜力,曾氏兄弟将重心放在海外,2021年9月,就在美提交该注射剂的新药申请。
三年后,终于如愿。
曾氏兄弟已与大型药企Hikma合作,2024年签署了累计3.38亿元的合同,开拓美国市场。
5月的业绩会上,公司高管表示,已向Hikma发货接近180万支,全方位覆盖线上及线下渠道。
“我们和Hikma采用的,是低出货价+高分成的BD模式。”
公司方面对记者透露,前端出货毛利不算特别高,后端分成比例比较高,当季的后端分成会在下一季度结算。
已出货数量不代表销量情况,最终要等合作伙伴公布。
无心插柳
曾氏兄弟的减重生意,不是一锤子买卖。
“美国这边后续肯定会有新的(订单)。”公司方向《21CBR》记者坦承,与Hikma签署的是独家长期合作。
早在2017年,曾氏兄弟就获批对利拉鲁肽注射液的临床方案进行研究,以切入糖尿病赛道。彼时,利拉鲁肽还是一款糖尿病药物。
2020年,美国FDA批准利拉鲁肽用于儿童和青少年治疗肥胖症,GLP-1类药物作为减重药走到舞台中央。

一年后,司美格鲁肽在美国获批用于长期体重管理,成为“减肥神药”,GLP-1类药物在全球火爆。
司美格鲁肽和利拉鲁肽,同属GLP-1类药物,前者因更长效便捷,成为新一代减重热门药。
由此,曾氏踩中减重热点。
目前,兄弟三人手里,除了利拉鲁肽注射液,在研管线还包括司美格鲁肽(口服、注射剂都有)、HY3003、艾塞那肽等产品。

前排:曾氏兄弟
其中,HY3003用于减重适应症,到今年6月,已完成临床前最优候选化合物筛选和原料药工艺开发,正式进入原料药试放大阶段。
据透露,今年1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三期临床全部受试者入组,目前处于随访阶段,预计2026年在中国申报上市,然后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申报上市。
“我们大部分产品都计划中美双报。”
公司告诉《21CBR》记者,中美两国代表了不同的医疗体系,若都能顺利上市,对产品全球化会有帮助。
在市场推广上,曾氏兄弟已做好安排,与Hikma、Mullan就利拉鲁肽制剂的全球拓展达成授权合作,覆盖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及地区。
2024年5月,公司宣布与三生制药旗下的三生蔓迪合作,就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产品在中国、墨西哥、巴西、中东等地进行市场开拓。
财报显示,翰宇药业的海外收入占比,在2022年仅一成左右,2024年已贡献过半。
等来转机
曾氏三兄弟,来自广东潮汕地区普宁市,做石油贸易起家,2003年成立翰宇药业,进入多肽合成业务。
2011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是中国合成多肽第一股。
大哥曾少贵今年57岁,担任董事长、总裁;老二曾少强,担任副董事长;老三曾少彬,担任董事。

公司广涉多肽制剂药品、多肽原料药、美容肽、固体制剂药品、多肽护肤品等多条产品线。
2018年以前,三人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每年营收保持双位数增长,最高增速甚至超过80%。
2018年,公司营收增至12.46亿元,净利润升至3.3亿元,曾少贵曾入围胡润百富榜。

其后,医保控费与集采政策下,公司多个核心产品纳入集采,销售价格大幅下滑、毛利大降,2019年公司亏损8.85亿元。
曾氏兄弟也曾寻找新的增长点,比如收购成纪药业,拓展医疗器械,转战助眠健康产品,均未有起色。
几番折腾,他们终于等来业务回暖。辉瑞预测,到2030年,GLP-1类药物在美国糖尿病和肥胖症市场的规模将达900亿美元。
“后续会有新订单。”
兄弟仨看好未来增量,在武汉生产基地扩产,2024年,其年产能从200公斤,提升至1000公斤;今年又加投3亿元,预计新增产能1002公斤。
战略与产能并举,曾氏兄弟正全力押注GLP-1赛道。
图片来源:翰宇药业,除标注外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