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摩羯座女生姻缘:在线测算号码www.jixiangqiming.vip:-假院士阮少平骗局背后:头衔崇拜与监管之困

adminddos 2025-08-08 08:01:58 2
摩羯座女生姻缘:在线测算号码www.jixiangqiming.vip:-假院士阮少平骗局背后:头衔崇拜与监管之困摘要: ...

8月7日,北京大兴区某写字楼4层,阮顺堂北京总部大门紧锁,透过玻璃门可见内部仅剩一张积灰的会议桌。墙上“弘扬中医文化 打造民族品牌”“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等字样依然鲜艳,但办公区早已人去楼空。

阮顺堂北京总部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张成杰 摄

自诩为上述公司“中医·中国阮顺堂创始人”“北京阮顺堂中医院院长”的阮少平,一度拥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头衔——“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原副校长”“名将后裔”“火神山医院政委”等,然而,经核实,这些所谓院士身份和军方头衔等均系伪造。

这位“假院士”近年来曾在多个省份频繁公开露面,足迹遍布学校、医院、酒企等。甚至就在上个月,阮少平还在一所国际教育机构履新“院长”一职。

随着媒体曝光,多家曾邀请其站台的机构已紧急删除相关宣传内容,与其关联较为紧密的“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更是发布声明与其划清界限。

法律专家指出,阮少平的行为已涉嫌招摇撞骗和虚假宣传,或将面临法律制裁。此案不仅暴露了个别人员伪造身份的猖獗,更折射出社会对权威头衔的盲目崇拜和监管机制的缺失。为何如此明显的骗局能持续多年?为何众多机构未经核实就轻信其身份?这一事件引发的思考,远不止于个案本身。

跨领域“院士”

阮少平的头衔极多,跨度也不小,这些看似辉煌的履历构成了他行走各界的“通行证”。

按照网络上已公开信息,阮少平号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更有一些文章宣称,阮少平是名将后裔,他14岁当兵,带领一个团的队伍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又是非典暴发时的军医英雄,曾任小汤山医院政委,新冠疫情期间又带队奔赴武汉,亲自指挥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并担任火神山医院政委,曾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五次,二等功十次,三等功十次……

早在8月5日,澎湃新闻从相关方面获悉,“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这一身份系伪造。8月6日,南方医科大学(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也回应澎湃新闻表示,阮少平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原常务副校长”这一身份系伪造。另外,多篇媒体报道确认,小汤山医院政委、火神山医院政委都另有他人。

事实上,“院士”阮少平近年来曾在多省份公开露面,至今年7月仍有活动。

2023年2月,阮少平曾到广东东莞某小学“参观指导”。这所学校微信公众号介绍,阮少平院士,生于1961年,是中医中国阮顺堂创始人、古法针灸传承人。北京阮顺堂中医院院长、博导。水泊梁山、阮小七第二十七代传人。

广州的一所小学也在2024年2月的开学典礼上请来了阮少平。学校方面公开发文提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进行发言,他教育孩子们要牢记英雄们的牺牲与付出,感恩祖国的强大与关爱。

对此,8月6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广州当地教育部门获悉,当地已经注意到阮少平此前在当地的活动信息。相关学校也将该情况上报。

位于广东惠州市博罗县的罗浮山泰学学校曾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介绍,“2024年9月21号,是泰学学校必须铭记的日子,我们迎来了阮少平院士、呼延惠院士莅临泰学,来指导泰学培养中国式文化传承人才和中国式科技创新人才。”在这篇《两位院士受聘为泰学科学课程导师》中,学校方面介绍阮少平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8月5日下午,罗浮山泰学学校一名工作人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阮少平等人跟学校内部人员相识,当时是以朋友的身份来学校的,不是学校专门邀请的。她称,校方将核实阮少平的身份。当天晚些时候,上述罗浮山泰学学校公众号的文章已被删除。

2024年4月1日,此前一直在广东活动的阮少平,又顶着“中国科学院院士”的头衔,远赴甘肃庆阳,参加了当地华池县列宁学校举行的一场爱心捐赠仪式。仪式上,阮少平还“激励同学们要好好读书,报效祖国,将爱进行传递,将责任扛在肩上,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除了教育行业,“院士”阮少平还在中医领域活跃。

在博罗县中医医院官网上,也挂着一条关于“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的信息。

2024年9月,博罗县中医医院发文称,9月21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中国“一带一路”出海行动发起人阮少平,MCBRI马中“一带一路”研究院中医学院院长、中医·中国“一带一路”出海行动发起人呼延惠(荣誉)院士等一行7人莅临我院调研指导工作。县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县中医医院主要负责人梁赞军,县中医医院副院长黄水华陪同参观交流。澎湃新闻今天查询发现,该文章已被删除。

此外,阮少平的不少行为也与酒有关。

今年6月,一场号称由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数字电视台、《灿烂中国》组委会、《健康大国》组委会、《中医中国》组委会、《酒香中国》组委会以及耘酒酒业共同主办的耘酒“阮顺堂”民族品牌出海行动发布会在衡水举行。相关文章声称,阮少平院士详解了“阮顺堂”的历史由来,阮顺堂酒的经医经方,就中医药与酒的完美结合做了详细阐述,并为大家解读了民族品牌出海的战略意义。各国大使纷纷与耘酒酒业签约,携手共助阮顺堂酒“一带一路”出海行动扬帆起航。

虚假身份如何构建

澎湃新闻注意到,宣称阮少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身份的文章,有多篇顶着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的头衔。

例如在2023年11月,一个名为“岭南网”的账号发文称:2023年11月2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阮少平在虎山中学著名校友李建辉博士和虎山中学校领导的陪同下,到虎山中学参观交流。这篇文章还宣称,阮少平亲自指挥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并担任火神山医院政委。

根据自称为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一方公布的资料,李建辉是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永久名誉会长”,而岭南网正是该会旗下的主要媒介之一。

2024年4月,自称为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的机构又刊发消息称,4月1日,“文旅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榜样就在我身边活动在甘肃南梁革命纪念馆和列宁小学启动。活动参与者就有号称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阮少平以及全国公益之星、联合国63届67届妇女大会代表、广东好人、广东省传统文化促进会永久名誉会长李建辉。

澎湃新闻评论文章分析称,一般来说,骗子们为了不被识破,会尽量降低自己的出场频率,但阮少平却是一个例外。他在各类演讲PPT、视频里所附的身份非常多,本是很好证实或者证伪的。但其行踪越活跃,出现在各种单位官方账号报道里面的频率就越高,其他对其身份存疑的人检索起来,就会“降低”对其身份的狐疑程度,继而就可以骗取更多邀请单位的信任。

此外,一段时间内,微信公众号“民族品牌发展工程”账号多次发文称,阮少平有“《灿烂中国》/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健康总顾问”“中医·中国‘一带一路’出海行动发起人”等称号。

例如,该公号曾在2024年5月13日发布消息,《灿烂中国》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510中国品牌日活动于当年5月10日在河北衡水耘酒酒业有限公司成功召开,到场嘉宾除了有相关部门退职领导,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医中国》发起人、《灿烂中国》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健康总顾问”阮少平。

澎湃新闻注意到,“民族品牌发展工程”自称是“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的“官号”,其认证主体为北京虎跃鹰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天眼查平台信息显示,公司成立于2006年,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法定代表人为张某,注册资本200万人民币,是一家以从事文化艺术为主的企业。

该公司网站介绍称,公司注册资本9800万元,始终秉承“诚信做人,用心做事”的发展目标,一如既往地发扬“诚信、专业、高效、卓越”的团队理念。以市场营销的思路,为客户提供更专业、更完善、更优质的服务,是整体策划设计制作、执行、后期一站式服务的北京活动策划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澎湃新闻在探访阮顺堂北京总部时注意到,其对面公司墙面滚动屏上显示着“《灿烂中国》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数字电视台”的字样,正为上述公司。

阮顺堂北京总部对面公司

贴近该公司门口,可以看到右面墙壁密密麻麻挂满了金色牌匾:“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直播经济分会”“中国品牌经济网”“《灿烂中国》‘酒香中国’”等。

公司墙上有众多牌匾

楼层保洁表示,阮顺堂北京总部并不像中医院,业务似乎与直播相关,“对面公司那个姑娘原来就在这里(阮顺堂总部)上班,具体的你可以问问她,两个公司是一起的。”

当记者询问保洁所指的工作人员时,该员工表示,自己是刚入职的,什么都不清楚。对于阮少平,该员工称,“经理出差了,我们也联系不上,这两天领导告诉我们,公司已经和他解除合作了,现在没有任何瓜葛。”

同日,“民族品牌发展工程”的微信公众号刊发声明称,近日,《灿烂中国》组委会、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组委会关注到媒体对阮少平的相关报道,鉴于其个人职务行为引发的负面网络舆情已对《灿烂中国》栏目组及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的公众形象造成不良影响,经慎重研究决定:自即日起,解除阮少平在《灿烂中国》栏目组及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中担任的“健康总顾问”职务,其不再参与相关的任何工作,我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民族品牌发展工程”声明

日前,澎湃新闻就阮少平身份情况多次致电其子阮某坤(目前北京阮顺堂中医院负责人),对方均回复并不知情,自己也不知道阮少平在哪,或听到问询后迅速挂断电话。

阮顺堂北京总部内部

为何此类骗局屡禁不止

随着真相揭开,公众在震惊之余,也提出了诸多疑问:阮少平将面临何种法律制裁?为其提供平台的单位是否也应担责?为何此类骗局屡禁不止?媒体曝光后,又该由谁来监管处理?澎湃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专家,深入剖析这一骗局背后的法律逻辑与社会症结。

北京传家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永平指出,阮少平假冒“中国科学院院士”身份参与商业站台、产品代言、担任机构“院长”等行为,需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胡永平表示,若其行为未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可能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规定,可处15日以下拘留及罚款。同时,若存在夸大产品功效、虚构企业历史等虚假宣传行为,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其本人及关联企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者可吊销营业执照。若阮少平以虚假身份收取高额出场费、顾问费等非法利益,且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可能构成诈骗罪。此外,其冒充权威身份谋取利益的行为,也可能构成“招摇撞骗罪”。

胡永平强调:“冒充院士实施招摇撞骗,情节严重的,必然需承担刑事责任。”

那么,为阮少平提供活动平台、协助宣传的单位和个人,是否也应承担责任?胡永平表示,关键在于其主观认知。

胡永平认为,若明知身份造假仍提供协助,可能构成共同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若未尽审查义务存在过失,导致消费者购买产品或遭受损失,消费者可依法要求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以“中国民族品牌发展工程”为例,其曾多次邀请阮少平以“院士”等身份站台。尽管该机构已于8月7日发布声明,解除其“健康总顾问”职务并撇清责任,但胡永平指出:“若其在合作期间已知或已知身份虚假,即便事后解除合同,也无法免除此前的法律责任。”

对于此类骗局屡禁不止的现象,胡永平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公众对头衔的过度崇拜导致企业和学校盲目信任 “院士” 标签,仅依据简单简历便接受合作,缺乏实质性身份核查机制,为骗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同时,社会追责机制缺失,多数受骗单位选择删稿而非报案,客观上纵容了欺诈行为的持续发生。另一方面,日常商业活动中诈骗金额难以量化取证,导致难以适用更严厉的法律制裁,现有处罚力度对潜在违法者缺乏足够震慑力。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朱巍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也谈及,“问题的根本症结在于当前社会未真正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导向,盲目信奉‘院士’等标签,忽视内容真实性。这种‘以名取人’的风气,为‘假院士’提供了生存土壤。”

对于“假院士”这类问题被媒体打假后应由什么部门来监管和处理,朱巍表示,若存在受害人报案,如骗取课题经费、出场费等造成实际损失,公安机关应依法介入,对涉嫌诈骗或招摇撞骗行为立案侦查。此外,若造假者以虚假头衔注册社交媒体账号、开设公众平台,网信管理部门应依据相关规定,对其账号予以封禁,遏制虚假信息传播。中国科学院等被冒用名义的单位虽常为受害者,但是否主动报案尚不确定。总体而言,公安机关是此类案件的主要监管部门。​

针对如何遏制此类骗局,朱巍则提出两点建议:一是优化搜索平台排序机制,在微信、小红书等具备搜索功能的平台中,优先展示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权威信源内容,保障信息的准确性;二是被冒用单位应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不仅要公布“谁是院士”,更要明确“谁不是院士”,对冒用者追究法律责任,防止偏远地区或信息闭塞单位成为诈骗目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