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高温天“药”当心,夏季用药有讲究

adminddos 2025-08-05 07:27:18 2
高温天“药”当心,夏季用药有讲究摘要: ...

原创 张严娇 常笑健康 

▼本文作者▼

夏天一到,高温多湿的天气成了常态。不光人难受,药也“难受”。这时候用药不小心,药没效果、浪费钱还是小事,让人头晕、呕吐、加重副作用,甚至危害生命才是大事!

降温避光

药品储存要当心

夏天存药,温度是个难题。人怕中暑,药也怕“热过头”。

很多药物其实都是热敏感型或吸湿性的,温度过高会破坏药物成分;湿度过大会让 药片受潮、发霉、甚至化学反应;阳光直晒导致部分光敏感药物分解或氧化变色。

01

避高温

胰岛素、生物制剂、益生菌、部分疫苗及开启后的糖浆类药品需冷藏保存,温度维持在2-8℃,放入冰箱冷藏室时要与食物隔开,避免冷冻,以防药物结构被破坏。

多数药品可常温保存,适宜温度为10-30℃。硝酸甘油遇高温易挥发失效,需远离窗台、暖气等热源;外用乳膏和软膏高温下易融化变形,应放在阴凉通风处;气雾剂遇高温易膨胀,要远离火源和暴晒处,存放温度不超过30℃,避免阳光直射。

02

避潮湿

夏季潮湿,片剂、胶囊剂易吸潮变质。受潮后片剂可能变软开裂,胶囊会粘连变形,不仅影响药效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滴眼液、口服液等液体药品需拧紧瓶盖,防止潮气进入导致污染变质。

防潮可采用密封盒存放药品,内置干燥剂吸收潮气;厨房、卫生间湿度高,不宜存放药品,建议放在卧室干燥的柜子里,梅雨季节可定期更换干燥剂。

03

避阳光

维生素类、硝酸酯类等药品对光照敏感,阳光直射会加速其分解变质。这类药品需用棕色瓶或避光药盒存放,置于抽屉或药箱内,避免摆放在阳台、窗台等透光处。取用后及时盖紧盖子,减少光照接触时间。

此外,药品要放在儿童和宠物接触不到的高处,防止误服。药品摆放分类,保持药瓶密封良好,做好标记以免混淆或受潮。定期检查药品外观,发现变色、异味、潮解等异常,及时清理变质药品。

光敏反应

吃药出门要防晒

夏日时节,阳光强烈,紫外线辐射增强,这增加了药物光敏反应的风险。药物光敏反应是指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后外出活动,暴露于阳光下,稍微晒一会皮肤就出现刺痛、红肿、瘙痒、水疱甚至脱皮、色素沉着等症状。

易引发光敏反应的药物

抗生素类

这类药是光敏反应的高发区,例如常见的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还有磺胺类抗生素如复方磺胺甲噁唑,服药后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度会显著上升。

非甾体抗炎药

日常缓解头痛、发烧的布洛芬,以及关节炎常用的阿司匹林,夏季服用需格外注意。这类药引发的光敏反应多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尤其在暴晒后症状会加重。

部分慢性病药

高血压患者常用的硝苯地平、降糖药中的格列美脲等,也可能诱发光敏反应。

抗真菌药

在治疗皮肤癣菌病等真菌感染时,服用灰黄霉素、酮康唑等药物后,皮肤受到阳光照射,可能会出现水疱、皮疹等情况,影响疾病的恢复。

抗抑郁药

阿米替林、丙咪嗪等抗抑郁药也具有光敏性。不仅影响皮肤健康,还可能对患者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想躲开这种麻烦也不难:

吃这些药时,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尽量避免长时间出门,出门穿着长袖衣、戴宽檐帽,露在外面的皮肤涂抹防晒霜。

如果皮肤出现红疹、瘙痒、刺痛、发热的症状,避开阳光,可采用冷敷的方式缓解,不要抓挠,然后及时就医,主动告知医生吃了什么药。

3大误区

夏日服药要谨记

随意更改降压药剂量

“夏天血压好像降了点,要不减半吃降压药吧?”不少高血压患者会这么想。夏天人体血管扩张,血压偏低,但随便减药,可能让血压反弹升高,诱发中风,建议咨询医生后调整用药。

感冒药乱吃

风热感冒多由外邪风热侵袭而来,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咳嗽、痰黄、口渴等;而风寒感冒则多由寒邪侵袭,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身体发冷等。

酷暑环境下,既有可能因外界暴晒导致风热感冒,也可能因长期吹空调受凉导致风寒感冒。两类感冒病因不同,用药选择也不同,建议明确病因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滥用解暑药

藿香正气常被人们和中暑挂钩,其实中暑分两种,一种叫“阳暑”,一种叫“阴暑”。阳暑是大家概念里热出来的中暑,阴暑是因为贪凉导致的风寒湿邪入体。

藿香正气类药物适用于阴暑,且藿香正气水大多含有酒精,给阳暑病人服用后会加重病情。

希望大家都能舒舒服服、平平安安地过一个健康夏天!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介绍

张严娇

主管药师

合肥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

简介:主管药师,药理学硕士,从事临床药学工作3年,现在门诊药房负责药房管理工作,药学实践经验丰富。

原标题:《高温天,“药”当心!夏季用药有讲究,浪费钱事小,危害生命事大》

阅读原文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