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君子之交姻缘:在线测算生辰八字www.jixiangqiming.vip:-比亚迪再启「价格战」

adminddos 2025-08-01 20:17:56 1
君子之交姻缘:在线测算生辰八字www.jixiangqiming.vip:-比亚迪再启「价格战」摘要: ...

下半年的“价格战”正式拉开序幕。

本周,旗下热销车型之一的元UP,推出了一款售价7.48万的“低配”车型,和2025款的智驾版最低配相比,价格直降2.5万元;和2024款同车型相比,价格直降2.2万元。

在配置方面,这款新车型延续了旧款的全景环视(4颗摄像头)和6颗倒车雷达配置,连基本的AEB功能也没有,这与今年初比亚迪高调提出「智驾平权」口号有些格格不入。

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元UP的交付量数据来看,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1-6月,元UP合计交付6.77万辆,智驾版与非智驾版的车型交付比例为0.73:1。

而对比一季度和二季度的交付数据来看,非智驾版的2024款车型在一季度的交付量高于二季度2025款智驾版车型的交付量。这其中,既有2024款清库存、降价的效果,也反映了终端市场对于智驾功能的刚需并不突出。

根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4月,比亚迪在国内市场实际交付L2级辅助驾驶(含NOA)新车17.89万辆(环比增长接近40%),其中,NOA配置占比接近80%。5月,上述交付量数据环比增速降至20%左右。

另一组数据则更值得思考。数据显示,1-5月比亚迪配置激光雷达的城区NOA新车交付量为7.04万辆,占同期NOA交付量的不到20%。月度占比,则是从3月的27.27%持续下滑至5月11.47%。

显然,对于年初下大力度寻求依靠NOA普及来带动销量的比亚迪来说,所谓智驾技术平权的战略部署,似乎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销量增长拉动。

从半年度数据来看,今年1-6月比亚迪(含腾势)在国内市场的新车交付同比仅增长14.49%(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24年比亚迪国内新车交付同比增长达到45.66%);而上半年,比亚迪前装标配NOA搭载新车交付同比增长超过75倍。

一增一减之间,凸显当下市场的博弈情绪浓厚。

实际上,从年初以来,随着多个监管部门对于辅助驾驶虚假宣传、规范管理的逐步强化,以及懂车帝联合央视发布的智能辅助驾驶测试结果,车企对于辅助驾驶(尤其是NOA)的夸大宣传频频被打脸。

而一些车企也以前伺机而动,不再全力加码NOA。

7月18日,吉利银河官方宣布,银河A7将加推两款基础辅助驾驶版型,预售指导价分别为9.78万元与11.38万元。官方希望在预售发布的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版外,增加基础辅助驾驶版,质价比更加突出。

而这套所谓的基础辅助驾驶,实际上就是基于1V2R方案的入门级组合辅助驾驶,搭载传统的单目前视一体机。方案成本相较于11V3R的NOA方案,大幅下降。

这已经不是吉利银河首次加推基础辅助驾驶版本,今年的5月,银河星耀8也宣布加推基础辅助驾驶版型。而在今年3月,吉利刚刚重磅推出“千里浩瀚”智驾方案,和比亚迪类似,也是瞄准全系标配高速NOA。

按照吉利的说法,这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智能驾驶配置的多样化需求。而更为实际的原因,就是价格。比如,同样都是定位小型车,吉利星愿从去年下半年上市开始,就一路尽显黑马姿态,今年上半年交付量更是力压比亚迪海鸥。

从配置和价格来看,星愿(7.38-9.28万)除了顶配车型搭载了全景环视,其他版本均为普通的倒车影像。相比而言,比亚迪海鸥(6.98-8.58万),7.88和8.58万两款车型甚至给到了高速NOA的配置。

而在同等续航配置的情况下,配置NOA的海鸥车型比减配车型(仅搭载全景环视)高出了9000元的价格。上半年交付数据显示,海鸥NOA版本车型交付仅占比不到20%。

这不禁让人想起去年底,时任奇瑞汽车副总经理、iCAR汽车总经理的章红玉抛出的“卷功能卷配置没用”的表态。一句“你问问身边人,十个人有没有一个人用辅助驾驶?” 也一度引发行业热议。

事实上,当下对于车企来说,销量依然是首要目标。尤其是供应链回款账期统一至60天内的相关政策落地,只有保持持续增长的正向现金流,才能维持良性循环。

而元UP继续推减配版,只是一个开始。

从监测数据来看,近期工信部新车公示的多款比亚迪车型已经开始「减配」。比如,比亚迪汉L DM-i版本取消了车顶激光雷达配置,预计价位可以直接下探至20万元以内。而今年4月刚刚上市的汉L是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而贡献比亚迪绝大部分销量的中低价位车型,也同样陆续开启「减配」申报。除了原有阶梯式的天神之眼配置,新推车型则是主打“丐版”策略,就连已经普及的全景环视也被动了“手脚”。

比如,工信部最新的两个新车申报批次中,海豹07EV版本(3.9S/AWD),把全景环视降至选配。此外,一直是主力车型的宋PLUS,最新申报的DM-i版本,更是在已经上市的2025款低配基础上,同样把全景环视降至选配。

采取类似策略的,还有零跑。

新车公告显示,零跑B系列的第二款车型(轿车)B01同样在辅助驾驶上进行了「减配」,最低配版本拿掉了前视一体机。同时,和比亚迪一样,把全景环视也撤了。

公开信息显示,零跑全新B系列车型主打10-15万元市场(相比C系列,再降一个级别),将成为2025年销量新增长点。数据显示,B10在今年4月正式上市,累计交付量1.25万辆,两款没有配置激光雷达的车型成为贡献主力。

此外,一向主打技术标签(尤其是辅助驾驶)的小鹏,也低头了。

作为绝对销量主力的M03,在今年发布Max版本(配置英伟达平台的全场景NOA)后,小鹏同步启动了M03的D03版本上市工作。

根据工信部披露的新车公告,D03版本在智能化方面,尤其是辅助驾驶部分做了进一步的减配,包括取消全景环视,前向超声波雷达、后侧向超声波雷达,甚至还有前向ADAS摄像头。

按照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推测,D03版本的价位大概率会进一步下探至10万元以下。一些业内人士推测,D03很可能是面向网约车市场的定制版车型(尾标也被替换为D03),从而与在售的M03版本进行区隔。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MONA M03的交付量达到了8.7万辆,贡献了小鹏品牌整体(国内市场)交付量的48.36%。从2024年9月开启交付,MONA M03创造了连续8个月交付过万台的新纪录。

更大的背景,则是终端消费结构的变化。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2-2024年,中国市场10万以下新能源乘用车呈现触底回升势头,交付量分别同比增长27.62%、9.02%、74.47%。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速继续保持在70%以上。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去几年,30万元以上车型交付量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下滑势头仍没有趋缓迹象,同比下滑超过10%。而同期,新车整体交付量同比增长9.49%。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