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流年先得财后破财:在线测算易经八卦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感染者普遍症状比较轻,网上关于后遗症等说法过于夸张!专家解答:基孔肯雅热没有出现人传人迹象

adminddos 2025-07-31 20:43:10 4
流年先得财后破财:在线测算易经八卦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感染者普遍症状比较轻,网上关于后遗症等说法过于夸张!专家解答:基孔肯雅热没有出现人传人迹象摘要: ...

每经记者|金喆    吴泽鹏      每经编辑|陈柯名 张益铭     

7 月 30 日晚 11 点,佛山市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 那边情况怎么样?暑假都不敢带小孩去南方玩了。"" 顺德现在严重吗?8 月份要去出差,住酒店有没有要求?" 最近,因为深入首例基孔肯雅热报告社区,记者在朋友圈收到不少此类疑问。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自媒体博主发布一些称是 " 基孔肯雅热后遗症 "" 近期不要来顺德 " 等博眼球的内容。

对于大多数公众来说,基孔肯雅热是个 " 陌生 " 的病毒。基孔肯雅热如何传播,临床症状有哪些,感染后是否会留下后遗症?

发热、皮疹、关节疼痛是基孔肯雅热的三大主要症状。日前,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呼吸感染科主任万水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采访时表示,他们科室接诊的感染者普遍是轻症,只有个别人的痛感会明显一些,但没有网上说的 " 因剧烈疼痛而弯腰驼背 " 的情况,也没有很严重的皮疹。" 网上有的说法过于夸张了,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我们这的感染者常规治疗 3 到 5 天基本就可以出院了。"

网上关于后遗症等说法过于夸张了

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是本轮基孔肯雅热定点收治医院之一。穿过呼吸感染科的防蚊门帘,每间病房都有防蚊门,阳台上有钢丝防蚊网,病床上有蚊帐,就连呼吸感染科的走廊上,都弥漫着艾草蚊香散发的味道。万水春说,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和登革热一样,蚊子通过叮咬将病人体内的病毒带出,这些(防蚊措施)可以防止病毒从病区传播出去。

呼吸感染科的防蚊门帘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泽鹏 摄

基孔肯雅热的名称来源于非洲坦桑尼亚,原意是 " 弯腰驼背 ",形容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被迫蜷缩身体的姿态,这是最典型的临床症状。在基孔肯雅热暴发早期,大部分人并不了解这一热带病毒,认识更多来源于国外案例或研究分析,其中存在不少误读。甚至,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内容称 " 后遗症包括 20% 到 30% 的患者会终身关节疼痛、弯腰驼背 " 等,还有些红疹的图片看起来非常严重。

" 这些都夸大了。" 万水春说,大部分人的疼痛都能耐受,极少数的会影响走路。疼痛持续时间比较短,临床对这一病毒还需要持续观察和后续随访,绝大多数已经出院的患者没出现反复关节疼痛的情况。红疹的情况也不严重,网上一些图片展示的都不是真实的情况。

记者也注意到,有患者自述全身关节酸痛、站都站不稳,但治疗后就会缓解。佛山市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呼吸感染科护士长欧阳慧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临床上会采用数字分级法主观评估疼痛,0 级表示无痛,1~3 级表示轻度疼痛,4~6 级表示中度疼痛,7~10 级指的是严重的疼痛。" 只有少部分病人会有 4 级疼痛,就像脚扭伤、手没办法抓东西的感觉。而且会持续疼,但总体还是能耐受的。"

" 今天是住院恢复的第 5 天,同一时间入院且在同病房的姐妹有一个已经转阴性了,今天就可以出院了。我今天抽血检验还是阳性,期待明天是阴性!"7 月 29 日,小雅(化名)在社交平台写道,她还加上 " 努力恢复中 "" 希望自己快点好起来 " 的标签,为自己加油鼓劲。

小雅在 7 月 23 日发现手臂上有很多红点,手指到手腕的地方有些酸痛。她当时以为是过敏,也有些担心。近期佛山市多地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她已经特别小心,即便在 40 ℃的酷暑依然坚持穿长衣长裤,使用防蚊喷雾,没想到去医院检查,还是 " 阳 " 了,当天晚上就被安排住院隔离。

在该医院,记者采访了一位入院四天、70 多岁的老年患者。她介绍,刚开始时,是脚踝、膝盖等关节痛,后蔓延至手臂痛,但痛感在可忍受范围,且未出现无法站立等情况。进入第四天,身体已没有疼痛感。

呼吸感染科病房中的病床和蚊帐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泽鹏 摄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不少前期确诊的患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自己都以为是急性荨麻疹、皮肤过敏、痛风或感冒。有的患者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就诊时,大多被当作登革热。不过,目前随着基孔肯雅热检测技术跟进,感染者只要核酸检测为阳性就可以确诊。

根据《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 年版)》(以下简称《指南》),基孔肯雅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是突然发热,经常伴有严重关节痛和皮疹,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其中,发热体现为急起发热,体温可达 39 ℃以上。关节疼痛主要累及手腕和踝趾等小关节,也可涉及膝和肩等大关节,腕关节受压引起剧烈疼痛是本病的重要特征,通常 1 周至 3 周缓解。部分病例关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皮疹则在发病后 2 天至 5 天出现。

《指南》指出,基孔肯雅病毒对热敏感,56 ℃条件下 30 分钟可灭活;不耐酸,70%乙醇、1%次氯酸钠、脂溶剂、过氧乙酸、甲醛、戊二醛、酚类、碘伏和季铵盐化合物等消毒剂及紫外照射可灭活。人群普遍易感,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疫苗和特效治疗药物。由于每个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异,临床表现差异性也比较大,医院采取的都是对症治疗,比如使用退烧、缓解疼痛、止痒的药物,大部分病人两三天症状会明显好转。

欧阳慧娟表示,目前中医药的疗效,尤其是在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方面,较为明显,比如耳垂放血退烧、医院自制的中药贴敷可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等。

佛山市顺德区卫健局此前对媒体表示,当地探索用中医药特色疗法治疗确诊患者,使用率超过 85%。运用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患者关节痛方面,病程可缩短 1~2 天,皮疹持续时间可缩短 0.7~1.5 天,发热时间可缩短半天。此外,中药香包在驱蚊方面的效果比较明显。

万水春也补充提示:" 若患者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三个症状的任何一个,均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排除相关疾病风险。"

公众对于病毒的危害不必过度担心

采访中,万水春特别提醒,基孔肯雅热没有出现人传人迹象,可防可控可治,公众对于这个病毒的危害不必过度担心。

实际上,基孔肯雅热上一次在我国发生社区聚集性流行,已是 15 年前的 2010 年 9 月,发生在我国东莞万江,那也是我国首次基孔肯雅热社区聚集性流行。

基孔肯雅病毒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变异。2011 年 6 月,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家在《华南预防医学》上发表了关于基孔肯雅热的流行现况及其研究进展文章。其中介绍,2004 年肯尼亚曾发生大流行,疫情蔓延至 13 个州,受累人口达 140 万,这次流行也呈现出许多不同寻常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基孔肯雅热并发死亡病例的出现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等。

肯尼亚的这次大流行,最后还蔓延至 18 个国家和地区,形成输入性病例,上述地区发现的病毒基因型均为中非 / 东非基因型,但在流行过程中发生了细微的突变。

该文章提到,一项研究表明,基孔肯雅热感染可能会引发风湿性关节炎。对 21 例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进行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在确诊后 4 个月至 18 个月患者又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者认为,发生这种关联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但要想澄清这种关系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记者|金喆   吴泽鹏  

校对 | 程鹏

|每日经济新闻  nbdnews  原创文章|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