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外嫁女”能否获得同等补偿安置?最高法典型案例作出指导

adminddos 2025-07-29 11:39:07 1
“外嫁女”能否获得同等补偿安置?最高法典型案例作出指导摘要: ...

“外嫁女”能否获得同等补偿安置待遇?最高法通过典型案例给予指导。

7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十四)》暨2024年度提级管辖典型案例。澎湃新闻注意到,在一起涉“外嫁人员子女”安置补偿案中,法院通过提级管辖防止基层行政部门在拆迁补偿方案中的差别对待。

提级管辖是我国三大诉讼法明确规定的管辖制度,是上级人民法院监督指导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要抓手。澎湃新闻注意到,2023年,最高法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案件提级管辖和再审提审工作的指导意见》并于2024年发布了第一批提级管辖典型案例。2024年12月制定出台的《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强调要“规范和完善案件提级管辖和再审提审机制适用,充分发挥较高层级法院统一法律适用、防止地方保护的职能作用”。

最高法表示,对于部分涉及地方利益、风俗习惯的案件,通过上级法院提级管辖,可切实防止地方保护,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比如,浙江省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级审理的“某外嫁人员子女诉某街道办事处不履行安置补偿职责案”,妥善解决“外嫁女”及其子女能否享受村民补偿安置待遇的矛盾纠纷,有效防止基层行政部门在拆迁补偿方案中对“外嫁女”及其子女作出差别对待,确保相关群体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

案情显示,原告母亲系某街道某村村民,原告自父母2002年离婚后,一直与母亲生活,于2003年将户口迁入该村后与母亲分户。后原告居住房屋被划入征收范围,2023年3月9日原告向被告某区人民政府提交《补偿安置申请书》,申请给予补偿安置。被告某街道办事处,其作出《答复书》称原告在该村无被征收房屋,原告母亲属于户口可迁未迁的外嫁人员,原告作为外嫁人员子女按照征迁补偿安置政策不列入安置人口,不予支持原告申请。

原告认为该《答复书》侵犯妇女合法权益,故诉至法院请求撤销该《答复书》,对其按村民待遇安置。

该案最初由浙江省金华市某基层人民法院受理,该院认为该案系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涉外嫁女及其子女拆迁安置权益保护问题类案件。城市更新、农村改造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尤其对于“外嫁女”及其子女这一群体,要依法妥善处理其合法诉求,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考虑类似纠纷在实践中具有普遍性,且所依据的相关补偿安置政策与妇女权益保护相关法律规定及现行司法理念存在一定冲突,在全市范围内影响重大,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更有利于公正裁判,据此,报请金华中院提级管辖。

金华中院经审查认为该案符合提级管辖相关规定情形,决定依法报请提级管辖该案,由该院副院长担任审判长审理此案。

金华中院经审理认为,该案争议焦点为“外嫁女”子女能否获得与其他村民同等的补偿安置待遇。现行法律法规对于“外嫁女”及其子女并没有作出有别于其他村民的特殊规定,“外嫁女”不因其性别或婚嫁行为而当然丧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应当享有与其他村民相同的权利。然而实践中,各类“村规民约”或征收补偿实施方案等多对“外嫁女”的安置补偿待遇作出少分甚至不分的规定,由此引发的纠纷和诉讼屡见不鲜。

审理中,该院从保护妇女权益和实质化解纠纷角度出发,积极协调涉案各方进行多次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某街道办事处向原告予以补偿安置,法院出具调解书予以确认,调解书已生效。

保障农村“外嫁女”等群体平等安置权益是贯彻男女平等原则、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践。最高法指出,近年来国家先后修订出台妇女权益保障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财产权利,不得因婚姻状况剥夺其合法权益。尤其新修订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明确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因离婚等原因而丧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如在结婚后未取得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也不得取消其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该法同时明确赋予了当事人可对集体经济成员身份确认争议提起诉讼的资格。

“本案中,金华中院认为,‘外嫁女’及其子女能否享受村民补偿安置待遇,不能单纯以婚姻或者户籍作为衡量和判断的唯一条件,应在综合考量多种因素的基础上认定‘外嫁女’及其子女与户籍所在地的村集体,是否形成稳定的生产生活关系,以基本居住权益能否得到充分保障作为判断的基本原则。”最高法在阐述案例典型意义时指出,该院结合案件情况和客观实际,最终成功调解结案,通过个案裁判发挥导向功能,以推动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