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张文湘
7月26日至7月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在上海举行。多家算力企业参加了本次行业盛会,展示了国内企业在算力建设和相关应用领域的最新成果。
业内人士认为,算力产业当前景气度较高,在人工智能(AI)技术的驱动下,后续行业有望继续维持快速发展。
本届大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展台一直人头攒动,其展出的昇腾384超节点真机,成为本次大会展览区的一大焦点。根据官方介绍,昇腾384超节点由十二个计算柜和4个总线柜构成,全面优化计算、通信、并行和内存,最大程度提升模型训练、推理性能。有分析人士认为,昇腾384超节点真机性能参数优越,宣告中国AI算力基础设施正式迈入全新发展阶段。
上海燧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燧原科技”)则全面展示了其算力基础设施建设、AI商业化落地和研发探索的最新成果。燧原科技相关人士介绍称,公司在全国多地都部署了智算中心,公司“燧原®S60”人工智能推理卡在泛互联网领域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支持聊天、代码生成、在线会议纪要等大模型应用场景。
“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和迭代,不但改变了以往模型碎片化的产业生态,更驱动算力基础设施朝着系统化和集群化发展。超节点、网络、并行计算以及云架构下的大模型适配环环相扣,为算力与大模型的协同创新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上述相关人士表示。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时发现,今年亮相大会的AI大模型企业明显减少,但算力企业仍然保持较高的参展热情,除产品和相关应用外,部分企业也在展会现场发布了相关的GPU(图形处理器)产品。珠海某AI算力服务器企业相关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AI大模型下游应用目前有待开拓,但行业对算力的需求仍然旺盛,设计和生产工艺、散热技术的使用等事项,是各家技术上发力的重点之一。
近年来,AI等技术快速发展,推动了算力基础设施的升级发展。国际数据公司(IDC)与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显示,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推高算力需求,中国智能算力增速高于预期,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较2024年增长43%;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460.3EFLOPS,为2024年的两倍。
“当前智能算力规模的快速增长,反映了中国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势头强劲。另外,政策层面的支持,技术层面的进步,市场层面的需求,也推动了算力的需求增加。”盘古智库(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算力产业的后续发展,备受市场人士看好。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报认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人工智能为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头雁”,将驱动以“AI+”为主线的伟大时代机遇,国产AI算力崛起已经是大势所趋。
江瀚认为,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各行各业对于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的需求将不断增加,这将直接推动算力需求的增长。同时,人工智能应用的不断拓展也将进一步加大对算力的需求。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