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保险预定利率还要再降!2.5%产品8月底即将退市:分红险接棒“C位”,增额终身寿险要“失宠”了?

adminddos 2025-07-25 20:53:27 4
保险预定利率还要再降!2.5%产品8月底即将退市:分红险接棒“C位”,增额终身寿险要“失宠”了?摘要: ...

  每经编辑|廖丹    

  “预定利率近期可能下调,预购从速!”近期,一款热销增额终身寿险宣传道:若未来降至2.0%预定利率再买,收益差可能有几十万。以“30岁男,一次性投入100万元,持有40年”为例,在当前2.5%预定利率下,至70岁累计可领251.5万元,若下调至2.0%,至70岁累计可领206.8万元。

  近年来,随着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跟随下降。“前几年3.5%没抢到,没想到现在连2.5%都要成为历史了。”市场人士如此感慨道。

  7月25日,中保协最新公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已连续第二次低于2.25%水平。在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下,触发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和产品调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业内获悉,多家保险公司已经下发产品切换通知,普通型、分红型、万能型预定利率最高值分别为2.0%、1.75%、1.0%,切换时间为8月31日。

  利率下行:2.5%预定利率产品销售至8月底

  7月25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组织召开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二季度例会,会上,保险业专家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

  随着预定利率研究值出炉,预定利率调整随即触发。、平安人寿等公司发布公告称,结合市场利率变化及中保协发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0%,产品切换的时间点锁定为8月31日24时。

  按照调节机制要求,在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两个季度高于研究值25个基点以上的情况下,有可能触发人身险预定利率调整和产品调整。在今年4月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2025年一季度例会上,保险业专家认为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这是研究值首次低于2.25%水平。

  对于利率下调幅度,业内人士早已形成较为一致的预判。精算视觉主理人Alex此前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最新的预定利率研究值跌到比2.0%还要低,监管部门很有可能直接就在9月份将预定利率上限调整为“不超过2.0%”。他进一步分析,若仅小幅下调0.25个百分点(如降至2.25%),在利率下行趋势下,半年内或需再次调整,这将导致行业产品体系重构成本过高,“显然超出行业承受能力”。

  在此前的研报中曾表示,理论上至少需要下调 25个基点。但考虑到利率延续低位下行趋势,预计三季度研究值也较难向上突破 2.25%,若此次预定利率下调至2.25%则意味着四季度还需再次下调,因此预计传统险预定利率或直接降至2%。

  市场利率走势进一步支撑这一判断。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最新三项市场参考利率,5年期LPR为3.5%,较一季度末下降10个基点;5年定期存款利率为1.3%,较一季度末下降25个基点;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65%,较一季度末下降16.6个基点。据测算,2025年第二季度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01%,展望未来,平均每个月下降压力约4个基点,2025年末研究值或将接近1.8%整数关口。

  根据今年初金融监管总局下发的《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定期组织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召开会议,结合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等市场利率变化和行业资产负债管理情况,研究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有关事项,每季度发布预定利率研究值。

  业内热议:连续三年“炒停售”,还能刺激市场吗?

  当前,主要头部公司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5%、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2.0%、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1.5%。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保险销售端已掀起新一轮“锁利”营销:增额终身寿险以“锁定2.5%,最后机会”为核心卖点,销售人员密集推送“2.5%时代即将过去,抓住配置窗口”等话术,推动客户投保。

  预定利率下降后,除了上述增额终身寿险的未来收益会下降,对于保障型产品来说,意味着保费上涨。有销售人员近期在推荐产品时表示,其公司重疾险将于7月31日下调预定利率至2.0%,预计同等保额的情况下,重疾险保费将涨价40%~60%。

  事实上,这已是人身险行业连续第三年因预定利率调整出现“炒停售”现象。回溯历史,2019年原银保监会将长期年金险预定利率上限从4.025%降至3.5%,推动3.5%预定利率的增额终身寿险成为市场主力;2023年至2024年,预定利率历经两轮下调至2.5%,期间险企同样通过“停售倒计时”话术冲刺销售。

  据东海证券研报,2024年9月上一轮调整前,“炒停售”催化下7月至9月人身险单月保费同比增速分别达14.9%、52.8%、11.9%,其中同期寿险单月同比增速分别为16.1%、68.5%、15.7%。

  面对利率下行压力,险企已开始主动调整。近期多家人身险公司启动产品切换,将分红险预定利率从 2%上限下调至1.5%。某寿险公司负责人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低利率环境下行业面临利差损风险上升、资产负债匹配难度加大等挑战,此次调整是结合监管动态机制做出的主动应对。

  业内分析认为,预定利率下调是行业与低利率环境适配的必然选择,但连续三年的“炒停售”营销能否持续奏效仍存疑问。东海证券认为,在长端利率持续低位震荡的背景下,主动调降预定利率有望显著降低负债成本,进而缓释利差损风险;同时“炒停售”催化可能在三季度进一步提振保单销售,对销售节奏保持乐观。

  不过,若消费者对“利率下调”的敏感度边际减弱,或对保费上涨预期产生观望,市场埋单意愿可能承压。中泰证券分析师指出,连续第三年“炒停售”对销售的刺激作用趋弱,预计“炒停售”难以成为营销短平快手段,一方面随着低利率环境延续,动态调整空间逐步压缩;另一方面,当前挪储意愿受预定利率的边际影响逐步走弱。

  分红险崛起:低利率环境下,“保底+浮动”优势凸显

  在低利率市场环境下,兼具“保底+浮动”收益特性的分红险正迎来发展机遇。

  从市场吸引力来看,分红险的“保底收益+浮动收益”模式在当前环境下优势凸显:保底收益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安全垫”,浮动收益部分则可依托保险公司投资能力捕捉市场机会,较单纯固定收益产品更能平衡风险与收益。

  “分红险必然会成为未来的主流产品。”长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健康养老研究中心主任龙格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预定利率下调后传统险预定利率降至2%,而分红险以“1.75%保底+分红”为架构,若保险公司分红投资收益超过2.11%,客户理论收益率即可超过传统险 2%的水平(其中分红部分收益超过0.25%,计算逻辑为(2.11%-1.75%)×70%)。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分红险的收益设计与实际投资成果直接挂钩,通过收益浮动性可缓解长期利差损风险,为财务稳健性提供支撑。这一优势在预定利率下调后更为突出。

  国金证券指出,预定利率进一步下调后,传统险产品竞争力难免下降,分红险的销售价值将更为凸显。从行业实践来看,当前上市险企正积极推动分红险转型,且已有一定成效。

  从行业长期发展来看,分红险转型契合监管导向。中泰证券分析师提到,此前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专家咨询委员会已明确 “加快浮动收益型产品发展转型”的方向,旨在通过强化资产负债联动管理,推动行业降本增效与高质量发展。本次预定利率调整后,寿险公司负债成本进一步降低,结合当前“新钱净投资收益率”2.7%左右的水平,利差损隐忧将得到缓解,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有望夯实。

  对于市场关注的未来利率波动,中泰证券测算显示,考虑到当前长端利率有底部钝化的迹象,若后续市场利率维持当前水平,则不排除2026年不会出现预定利率的再次调整。该券商测算下,2026年末预定利率研究值水平为1.8%,基本与2025年末水平保持一致。

  封面图片来源:图片来源:-VCG41N1451024169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