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寻找“异类”:黄明明揭秘投中李想、闫俊杰的底层逻辑

adminddos 2025-06-23 15:46:48 7 抢沙发
寻找“异类”:黄明明揭秘投中李想、闫俊杰的底层逻辑摘要: ...

  Agent创业时代,黄明明把赌注押在“人”身上。

  采访|《中国企业家》记者 孔月昕 闫俊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 孔月昕

  编辑|马吉英

  头图摄影|邓攀

  在DeepSeek横空出世前的三年,深耕AI投资的黄明明和他的团队状态经常被行业调侃是“一直打鸡血”。在DeepSeek爆火后,黄明明“平静和兴奋”。

  平静是因为明势的团队很早就看到,不仅在AI领域,未来中国各个领域都会涌现出自己的DeepSeek Moment。如何抓住这些机会?需要投资人在早期找到各个领域最优秀的企业家,尽早成为他们的伙伴,跟着他们一起成长。

  兴奋是因为在攀登AGI这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刻,一定会有几支中国团队参与其中。

  黄明明是明势创投创始合伙人,2014年创立的明势是一家专注于投资早期科技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聚焦AI大数据及企业服务、、智能硬件IoT和智能制造等领域,代表投资案例有理想汽车、小牛电动、云鲸智能、MiniMax、LibLib(Lovart)、PingCAP、沃兰特、Genspark、VITURE等。

  2024年是明势创投成立十周年,在一年一度的复盘会上,黄明明总结道,“前面10年我们能够活在市场上,第一是因为我们专注在科技领域,这是过去10年一个比较大的非共识,到后面才成为共识;第二是抓到了最大的科技变量,即化石能源向电动化转型的趋势,比较幸运的是,抓住了最头部的玩家——理想。”

  这里有投资行业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选中超级赛道,二是持续加注赛道里的终极赢家,比如李想、MiniMax的闫俊杰等等。

  在未来10年,“AI已经是一个超级共识,这是一个明牌,怎么在明牌里去寻找非共识,对每一家基金的挑战都非常大。”黄明明说。

  6月中旬,《中国企业家》独家专访黄明明,围绕AI时代的硬科技投资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精彩观点如下:

  1.强化学习里很重要的是奖励函数的设立,如果一个基金的奖励函数设立的是短期的快速募资,AUM(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或追一些所谓的风口项目,那动作一定会被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如果奖励函数设计的是导致长期的最优解,那动作不应该有太多变形和节奏上的变化。

  2.这个世界上99%的人是因为看见了才相信,只有1%的人是因相信才看见。一些超级企业家都是因为相信而看见,从而让更多的人看见。

  3.很多时候,在一个高速迭代的全新场景里,你原有的经验背景、成功者偏见、固有思维,都可能成为你的掣肘。

  4.我们一直喜欢outlier(异常值)型的创始人。每当科技有大的、颠覆性的变化,都会产生定义那个时代的产品和公司。这样的公司和产品的(创始)人,一定不是来自于传统行业,AI时代也是如此。

  5.现在很多认知来自于年轻的同事,要投95后、00后,就要有95后、00后的投资人,能够给我们持续的认知迭代和信息输入。

  6.我的ego(自我)可能是整个团队里面最低的,只有这样才能接受每一个人的信息输入。作为一个投资人你必须得这样,才能够跟随优秀的企业家。你一定要有归零的心态,才有机会投到下一代最优秀的创始人。

  以下是此次对话内容整理(有删减):

  中国会有更多DeepSeek Moment

  《中国企业家》:听说你最近一直在出差,现在工作频率跟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黄明明:还好,别人特别快的时候,我们也是现在这个速度。比如明势2014年刚成立后的几年,好多同行一年投100个项目,我们一年20个项目。到了这几年,我们一年也是投二十几个项目。我们一直保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节奏。

  《中国企业家》:最近有遇到一些让你比较兴奋的项目或者有趣的人吗?

  黄明明:兴奋的项目一直有。核心是你怎么看待未来,决定了你今天的很多动作。大模型今年的一个共识是reinforcement learning(强化学习),它对模型的性能起到非常大的效果,reinforcement learning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奖励函数的设立。

  每个人、每一家创业公司、每一家基金,(都应该关注)怎么设立自己的奖励函数。如果每一阶段的奖励函数设立得比较短期、短视,自然会影响你的动作。“聪明人”往往追求的是当下每一步的最优解,但是每一步的最优解往往未必是最终的最优解。

  人生是这样,基金也一样。如果奖励函数设立的是短期的快速募资,AUM(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大,或追一些所谓的风口项目,你的动作一定会被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如果奖励函数设计的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最优解,那你的动作不应该有太多变形和节奏上的变化。

  我们坚定认为,中国未来一定会出一批世界级的科技企业,所以从10年前就开始做科技领域的投资。今天全球500强的企业里面,中国的科技企业在其中占比不到10%,而未来10年会有至少150家,即1/3是中国的科技企业。我们能不能在未来10年抓住里面最优秀的1/3,这是我们定的一个长期目标。我们是坚信这个事情一定会发生的,无非是在每一个核心的产业周期、技术周期的合适节点,找到那个领域里最优秀的头部玩家,尽早成为他们的伙伴,跟他们一起往前走。

  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跟资本市场的周期没有特别大的正向关系。AI这一波,我们投资的大模型企业MiniMax,反而是在资本市场最低谷的2022年初投的。包括现在比较火的LibLib是在前两年投的。如果今年Agent开始火起来后再去追风,肯定要以一个很高的估值进去。

  我们认为,不只在AI领域,未来中国在各个领域会出各种各样的DeepSeek Moment。你如果坚信这个事情,短期的行为就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但如果你的奖励函数设得比较短期,当募投管退四个环节都面临严峻挑战时,你很容易做的一个动作就是躺平。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的奖励函数是怎么设立的,决定了你当前的每一步动作;当前每一个动作的积累,决定了你未来5年、10年甚至更长周期的结果。

  《中国企业家》:你说各行各业都会有DeepSeek Moment,未来在哪些领域会出现?

  黄明明:光伏、新能源、EV领域,我们现在已经是代表全球最先进的生产力了。未来在AI、高端制造、先进材料、生物科技等各个领域都会涌现出DeepSeek Moment。

  举个例子,中国现在的造船量已经是全球第一,我们占了全球市场的一半,其他加起来是我们的总和。当下游产业在你这边的时候,就会催生上游供应链的提升,比如造船行业里面的核心动力模组,各种核心零部件。

  比如飞行器领域,如果我跟你讲,10年以后中国的飞机会跟波音、空客三分天下,甚至比他们还要高,你今天可能觉得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我觉得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未来,尤其波音现在已经衰落。

  此外,从高端设备到半导体芯片的设计,中国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出自己的DeepSeek Moment,而且不是简单的国产替代。不是做到它百分之六七十的性能,卖1/3的价格,而是做到世界级的产品,也有越来越多这样的人才。

  因此,DeepSeek出现的时候,我们非常惊喜,但我们一点也不吃惊。这个世界上99%的人是因为看见了才相信,只有1%的人是因为相信才看见,一些超级企业家都是因为相信而看见,从而让更多的人看见。

  点击封面订阅全年杂志

  “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中国企业家》:我们采访过的一位AI创业者说,一定要活到最后,才能看到机会,你怎么看待这句话?

  黄明明:留在牌桌上肯定是很重要的,你如果已经下牌桌了,肯定什么机会都没有了。但今天AI的底层技术变化太快了,光留在牌桌上还不够,你还得足够敏锐、快速地根据底层技术的变化,迭代你的产品、技术、用户体验,才能保证你不光是留在牌桌上,而是成为赢家。

  这也是我们判断企业家很重要的一点——创始人的成长和迭代的速度。所以创始人过往的背景和自带的光环,在我们这里未必是最重要的,我们一直喜欢的是拥有非共识的outlier(异常值)。

  在EV时代,李想就是outlier——高中毕业生,之前做的只是一个网站,团队没有任何高大上的背景,甚至早期联创没有一个来自于汽车大厂。尽管理想团队最不起眼,但李想对于终局想得足够清楚,而且拥有极其恐怖的迭代能力。他第一天就跟我讲,汽车早就不是工业产品,在EV时代,汽车类似于电子产品,它需要高速迭代,这种情况下,最核心的主创人员,最好不是汽车行业的人。比如理想最重要的产品线L6的产品负责人,居然大胆任用了一位来自谷歌的90后产品经理昕旸,这在传统汽车行业里是不可想象的。

  MiniMax的创始人闫俊杰也属于outlier,他的背景和经历相比其他“六小虎”公司的创始人并不光鲜,但在看似温和的外表下面,他可能是全中国极少的极致信仰和坚持AGI的几位创始人之一。在2023年大模型混战最焦灼的时刻,即使连续失败了两次,他仍把公司80%的算力资源全部押在当时远非共识的MoE(混合-多专家模型)模型,最终于2024年1月发布国内首个千亿参数的MoE模型,并在三个月后迭代发布了万亿参数的MoE模型。

  记得在去年很早的时候俊杰跟我说,在未来全球的5家头部大模型公司中,中国公司至少会有2家,甚至有机会排在第1。

  从6月17日开始,MiniMax陆续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个开源的大规模混合架构的推理模型——MiniMax-M1、Hailuo 02视频生成模型、MiniMax Agent通用智能体等模型及产品。M1发布那天,闫俊杰在朋友圈里发了一句话:“第一次感觉到大山不是不能翻越。”

  《中国企业家》:这是时代大跃迁背景下导致的结果吗?比如电动车行业,10年前开始经历了一个大的变化。

  黄明明:每当科技有大的、颠覆性的变化,都会产生定义那个时代的产品和公司。这样的公司和产品的(创始)人,往往不是来自于传统行业,他们就是我们要寻找的outlier。

  因为在高速迭代的市场,创始人的迭代速度和学习能力,比原有背景、原有起点要重要得多得多。很多时候,在一个高速迭代的全新场景里,你原有的经验背景、成功者偏见、固有思维,反而可能成为你的掣肘。

  AI时代也一样,创业者是否来自互联网大厂、海归,这些都不重要。更关键的一点是,这个人是不是用AI native(AI原生)的思路去做下一代产品,而不是+AI的思路,+AI我们认为多半不是创业公司的菜。

  《中国企业家》:去年之前大家讨论的还是+AI。

  黄明明:我们在最早开始看AI产品的时候就有一个判断:+AI做不出大的东西;+AI是原有大厂的机会,不应该是创业公司的机会。

  有一些人说投95后、00后,我们确实在谈很多95后、00后创始人。这些人是AI时代的原住民,ChatGPT是2022年11月30日发布,00后的这个群体在大学的时候开始接触。他们设计很多东西的时候,思维和传统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产品经理不一样。

  我们也谈了很多大厂出来的人,虽然有些也很优秀,但很多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做产品的思维,比如讲用户运营,讲推广,讲DAU。不是说这些指标不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指标或奖励函数,在AI native的产品里面可能不是这些,或者说不应该这么定义。

  我们在看一个原生应用或Agent时,主要看创始人怎么去定义他的核心reward function(奖励函数)、产品衡量指标,这一下就能筛出99%的创始人和1%的创始人的区别。

  《中国企业家》:有人说90后创业者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创业风口,你觉得AI时代,新时代的企业家出现在00后里吗?

  黄明明:不一定。我不太同意90后没机会,90后也出了一堆很厉害的产品经理、很厉害的公司。核心还是你能不能抓住时代的技术最大变量、产业最大变量,或者社会最大变量。能抓住变量,并能持续迭代,哪怕你是70后,也一样能成功。

  有时候传统意义上越成功的人,越难彻底把自己脑袋清空,更上一层楼。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能做到这一点,比如雷军。我跟雷总是20年亦师亦友的朋友,他做小米很成功,中间也碰到一些曲折,最近几年他做汽车又在进阶,包括他的网感,可能是现在90后、00后都没有的,太厉害了。

  《中国企业家》:目前让你快速投资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黄明明:创始人要有快速迭代的能力,对满足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而且最好是非共识的把握。100个创始人里,90个人讲的都是大家能看到的东西,只有最少数10个甚至1个人才能讲出大家没看到的东西。

  《中国企业家》:你觉得人是更重要的?

  黄明明:人永远是最重要的。

  “专注”的企业家才可能走到终局

  《中国企业家》:关于中美底座模型的差距,你体感是怎么样的?

  黄明明:必须得承认,整体来说是有差距的,但我们追赶的速度很快,而且越来越快。如果把AGI比作珠峰,全球的基座模型公司现在连半山腰都没到,还差很远。每一家选择的路径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在这条路径上快速取得了一些成绩,有些人看似慢了,但在其他路径上也快速取得一些成绩。

  我认为能留在牌桌上,最后有机会登顶的人,一定对AGI有发自内心的终极信仰,而且相信且能引领团队持续朝着那个方向去。如果只是赶紧去推一个应用,砸点钱,砸点流量,获得一些DAU,或者短期在某些性能测试排名什么的,这些东西重要吗?重要,又不重要。如果你的目标是在AGI的顶峰,谁的终极信仰更坚定,更能坚持在底层模型上持续地迭代优化和创新,谁内心的(AGI)终极信仰更坚定、更纯粹、谁看得更远,谁就能走到头。所谓“六小虎”的分化,核心不是融不融得到钱,团队怎么样,核心是创始人内心的终极目标设定在哪里,这决定了团队能走多远。

  《中国企业家》:钱和营收也很重要,你怎么看待?

  黄明明:那个是结果,不是原因。

  《中国企业家》:但是他们还是需要钱去持续投入的。

  黄明明:为什么投资人愿意把钱投给你呢?是因为你有可能达到终极目标。

  《中国企业家》:有投资人认为,现在创业公司单纯讲模型故事,已经融不到钱了,你要做一个超级应用(才能融到钱),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MiniMax既做模型能力,又有一个比较好的产品,模型和产品都有,最后才能通向终局吗?

  黄明明:我不这么认为。去年下半年,MiniMax内部做过一次复盘,它的应用毋庸置疑做得非常成功,应该是中国模型在海外做应用做得最成功的,全球都排在前几名。

  但他们内部做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上的调整,更关注底层模型的创新和领先性。不是说他们放弃应用,应用必须做,但当应用端的人需要底模提供支持时,公司会坚持优先基座模型的持续优化和迭代。

  离AGI顶峰还早着呢,谁能爬到下一个台阶,谁就可能对之前的模型及应用带来降维式打击,DeepSeek已经证明过这一点了。

  做得更好,更坚定、更纯粹地坚持基座模型的持续研发、优化、迭代,甚至是创新,我觉得这是所有做模型类公司唯一的路。Pre-train依然有巨大的空间,Pre-train决定了模型能力的上限,且只有Pre-train才能使模型涌现新的能力,这点可能是比较非共识的。我们不太认可做模型公司就融不到钱的观点,而是做不出世界级模型能力的公司融不到钱。

  《中国企业家》:怎么知道做得非常好了呢?模型能力跟用户规模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

  黄明明:最终一定会有必然的联系。DeepSeek都没有推应用,你见过DeepSeek投过一分钱广告吗?没有,七天时间就有一个亿的用户。模型能力强了,你的用户一定会体验到。

  《中国企业家》:DeepSeek出来之后,闫俊杰去年的这个共识有没有发生变化?

  黄明明:更加坚定了在底层模型持续的创新和迭代,团队的信心是在增加的。

  《中国企业家》:从他们动作上来看,他们还是持续在做应用。

  黄明明:持续专注在底层模型的研发创新上面,不代表不做应用了。OpenAI还在做GPT-5模型,但它也会推自己的Agent,也在做Deep Research。

  《中国企业家》:去年采访闫俊杰的时候,虽然他表示给技术负责人最大程度的资源支持,但还是强调要省点钱。

  黄明明:我觉得这是对的,你要把钱用在刀刃儿上。MiniMax今天的现金储备应该是“六小虎”里最充足的,但钱永远不是决定创业公司胜负的核心因素,花钱的效率才是。

  MiniMax战略调整为专注在底层模型,我们非常认可。模型能力强了,一定会做出好的产品,产品是模型能力的外化体现,而不是反过来。事实证明,当模型能力不够强,产品做不到那个阶段,你会做很多缝缝补补,打很多补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也丧失了你在底层模型上的专注度。

  闫俊杰跟李想一样是狠人,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他还是专注在底层模型上。只有这样的企业家才能走得更远,走到终局。

  Agent战场才刚刚开始

  《中国企业家》:今年各家都在提Agent概念,但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你怎么看待Agent?

  黄明明:人跟动物最核心的区别是使用工具。为什么定义Agent是L3?AI开始具备更像人的能力了,Agent是让模型基于环境的反馈,调用一系列工具去完成任务的程序。

  衡量Agent很重要的一点,是它能完成任务的长度。今天最好的Agent大概能完成人类一个小时左右完成的任务,可能到2027年、2028年,能够完成人类花一个月完成的长任务。当Agent能实现这样一个长任务,这个世界上90%~95%的工作会被Agent所替代。

  《中国企业家》:Agent这个赛道是不是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终局还是才刚刚开始?

  黄明明:离终局还远,Agent是要帮你完成任务的,它完成任务的可信度、准确度,终极衡量指标是你愿不愿意把它当成你的一个同事,跟你一起合作完成一个任务,这是最核心的。

  所以我们目前比较看好的是垂直领域的Agent,而不是通用的Agent。因为通用Agent意味着什么事好像都能干一点,每件事干得不够好,它就不具备可信度、可依赖度,最后没法形成数据闭环,也没法向用户交付结果。

  我们认为,这一代Agent的终局是形成按结果付费的商业模式。

  《中国企业家》:你们已投的项目和正在看的其他项目,应该怎么抓住时间窗口?

  黄明明:他是先看到的,就已经保证他领先别人很多身位,同时看到了还要持续做到。

  构建一个Agent需要的能力有很多,建立Context的能力、长记忆的能力、调用工具的能力,包括开发者对最先进底层模型能力的理解和把它“压榨”出来的能力。我们喜欢更AI原生的创业者,他要发自内心地相信模型能力,而且相信底层模型是在持续迭代的,你能够更好地把底层模型能力“压榨”出来。当你形成数据飞轮的时候,别人再进来,你也不是那么担心了,因为你已经形成闭环。

  《中国企业家》:创业公司有做通用Agent的机会吗?

  黄明明:如果最终会有一些通用Agent产品,可能更多是大厂的机会。但在垂直领域,会有各自更专业的Agent来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企业家》:可否请你预测一下,2025年在Agent或AI领域,哪些事情一定会发生?比如Agent会不会复现2023年的“千模大战”,出来一堆产品?

  黄明明:现在出来做Agent的创始人越来越多,这个领域火起来了,好像融资也变得容易了,估值一个比一个高。但真正能做出有价值的产品的,我相信还是少数人,就是我刚才说的更AI native、更理解模型底层模型能力、更能“压榨”出底层模型能力的人。

  降低ego(自我),加强团队建设

  《中国企业家》:技术快速变革的时候,你会担心自己看不懂,也不知道该不该投一个项目吗?怎么让ego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

  黄明明:我的ego可能是整个团队里面最低的,我现在没有ego。我只有做到我的ego是整个team里面最低的,才能够接受每一个人的信息输入。

  《中国企业家》:做到ego低是很难的事情。

  黄明明:确实很难,我跟其他同事也在讲,“要降低你的ego”。不要让以前所谓的成功经验和方法论,成为你未来的最大障碍。

  持续接触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家,比如雷军、李想等人,你会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放弃自己的ego,只追求背后终极的原理、终极的真相。

  如果不这么做,他就没办法在那个量级上再上一个台阶。如果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家都是这样的,作为一个投资人,你也必须得这样,你才能够跟随优秀的企业家。你一定要有归零的心态,才有机会投到下一代最优秀的创始人。

  《中国企业家》:你今年最重要的KPI是什么?

  黄明明:怎么去构建一个让大家在一起高效协作、共同成长的团队。

  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态势,不可能靠一个人、几个合伙人,或是MD、ED来进行投资。现在很多认知来自于年轻的同事,我们要投95后、00后,就要有95后、00后的投资人,能够给我们持续的input。

  在这个情况下,大家如何能够更高效地产出,像AI一样持续输入数据、持续学习?对我来说,怎么去设立好我们团队的奖励函数,让大家不要追求一些过于短期的KPI,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我们喜欢的是迭代速度、成长速度最快的创始人,作为一个投资机构、一个组织,能不能在高速变化的时代持续迭代、高速迭代,甚至成为行业里迭代最快的组织,决定了我能不能在下一个10年,投到下一个理想、MiniMax。

  我们相信,终局是500强企业里面至少有150家来自于中国。如果你相信这一点,剩下就是你怎么用一个组织去找到这些人。

  《中国企业家》:明势前段时间完成新一期募资,对于新一期基金有什么规划吗?

  黄明明:还是两大主题:一个是AI,一个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国际化。

  AI是一个时代最大的机会,我们比较有幸投到了头部的链主企业,像MiniMax这样的模型公司,以及从底层的AIDC到infra,到上层的应用。我们在过去几年比较早地布局了一批优秀公司,而且会在这里面持续布局。

  同时我们希望创始人从day one起,就认为他做的是一个国际化的公司、能做到全球最一流的公司,而不是一开始定位自己是一家中国公司。

  《中国企业家》:对下一个10年,明势的前瞻性布局或者计划是什么?

  黄明明: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能够在最早期,找到各个领域里面最优秀的企业家,尽早成为他们的伙伴,跟着他们一起成长,这是明势未来10年最重要的事情。

 
吉祥起名网 吉祥起名网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阅读
分享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7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