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中邮保险再度开启“补血”。官网公告显示,中邮保险将再次增资40亿元,使其注册资本攀升至326.43亿元。此次增资后,中邮保险充裕的资本金将为其资产扩张提供源源动力,而这种依赖股东“输血”扩规模的模式,中邮保险还要持续到何时?
6月20日,中邮保险发布关于变更注册资本的公告。公告显示,中邮保险将增资40亿元,使得公司注册资本进一步增加至326.43亿元。
事实上,这已是中邮保险自2018年以来的第三次大规模增资。具体而言,为了规模扩张以及增强偿付能力,中邮保险在2018年和2022年,已分别完成65亿元和71.63亿元的增资。
而频繁的大额增资与其偿付能力下滑有关,2022年末中邮保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由2021年末的156.5%下降至132.9%,降幅明显。2023年至2024年,中邮保险偿付能力虽有回升,但好景不长,2025年一季度末中邮保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又出现下降,环比下降26.6个百分点。
中邮保险再“补血”40亿
在两大股东的鼎力支持下,中邮保险再增资40亿。
公告显示,经中邮保险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于2025年6月18日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批准,同意公司注册资本由286.63亿元增加至326.43亿元。
此次增资后,其注册资本升至寿险行业第四名。排名前三的是瑞众人寿、平安人寿、中汇人寿,注册资本分别为565亿元、338亿元、33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规模扩张以及增强偿付能力,中邮保险2018年至今已进行过多轮增资。
2018年,中邮保险向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中邮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集邮总公司、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四家现有股东定向增资65亿元,增资股份为65亿股,增资后注册资本达到215亿元。
2022年1月,公司又引入友邦保险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扩股。根据公告披露,友邦保险认购中邮保险新增注册资本71.63亿元,使得公司注册资本由215亿元增加至286.63亿元。增加注册资本和股东后,公司股权结构变更为中国邮政持股38.20%,友邦保险持股24.99%,中邮资产持股15.00%,中国集邮持股12.19%,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持股9.62%。
该次增资扩股之后,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末,中邮保险核心偿付能力和综合偿付能力分别大增至119%和182%。
而在充裕的资本金加持下,近年来,中邮保险的保费收入持续增加。年报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实现保费收入达1349.40亿元,同比增幅达22.82%,连续两年突破千亿大关。
从行业来看,除了中邮保险外,其他险企也在不断进行资本补充。据统计,截至6月23日,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已批准至少6家险企增资方案,合计增资金额达88.53亿元。
举例来看,5月16日,中华联合人寿发布公告称,拟增加12亿元注册资本金。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金由29亿元增至41亿元。
与此同时,还有12家险企发行了资本补充债或永续债等债券,合计发债规模达603.6亿元。
中邮保险的焦虑
事实上,保险公司密集“补血”,是2022年偿二代二期出台后的连锁反应。近年来,保险公司在偿二代二期工程对资本认定的严格要求、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压力、保费规模快速扩张等因素影响下,部分险企偿付能力充足率不断下降。
2022年,中邮保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32.9%,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73.7%,分别较2021年末下降23.6个百分点、26.9个百分点,降幅明显。
进入2023年后,中邮保险偿付能力出现阶段性回升。数据显示,2023年至2024年末,中邮保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60.3%、185.5%;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85.4%、116.6%。
然而好景不长,2025年一季度末,中邮保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58.9%,环比下降26.6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更是跌至93.9%,环比下降22.7百分点。
偿付能力下滑的背后,中邮保险的保费规模正不断膨胀,2021-2024年,其保费收入分别为858.09亿元、914.34亿元、1098.66亿元、1349.4亿元。
虽然保费规模已迈入千亿阵营,但其净利润波动十分明显。2022年,中邮保险实现净利润3.97亿元,较2021年大幅下降71.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仅为0.18亿元,降幅达98.1%。
2023年中邮保险净利润出现亏损,亏损金额高达120.1亿元,亏损额居行业首位。公司在年报中表示,净利润亏损主要系因750曲线波动影响以及投资收益未及预期所致。其中,750曲线持续波动导致公司2023年阶段性大幅增提准备金,影响公司会计利润112.1亿元。
此外,中邮保险也在年报里面表示,公司已于2024年执行新保险合同准则,按照新准则要求,公司对2023年财务报表进行了重述,重述后2023年的净利润为正。
具体而言,2023年1月1日,中邮保险在资产端率先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IFRS9),但负债端仍沿用旧准则(IFRS4)。这种“新旧准则并行”的会计政策框架,实际上造成了资产负债两端计量逻辑的割裂,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财务信息反映企业经营实质的科学性。这种会计准则的“不协调性”放大了资产短的风险,最终导致财务报表出现异常波动。
为此,2024年1月1日,中邮保险切换至新保险合同准则。对此,中邮保险总经理李学军表示,2023年由于执行不对称的会计准则产生的亏损,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在2024年收益大幅上升后,把亏损转回来一部分,金额约20多亿元,且这属于一次性调整。
2024年,中邮保险实现净利润89.41亿元,创开业以来新高。深入分析发现,中邮人寿在去年实现业绩反转,一方面是由于会计政策的调整,另一方面离不开投资收益的推动。2024年,公司实现总投资收益227亿元,涨幅约80.16%;总投资收益率从2023年的2.7%提升至4.1%。
加速布局权益资产
投资收益大增的背后是中邮保险正加速布局权益资产。
今年5月1日,发布公告称,中邮保险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受让东方物流公司股份7942.01万股,占东航物流全部发行股份5%,触发举牌。而此次转让价格为10.944元/股,较东航物流4月30日收盘价12.15元/股打了9折。
事实上,这已不是中邮保险第一次参与举牌。梳理其投资轨迹可以发现,此前中邮保险已先后投资了H股与华能新能源。
具体来看,2024年11月6日,中邮保险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2024年10月22日增持安徽皖通高速H股份28.4万股,平均每股作价约9.89港元,涉及资金约280.91万港元。增持后,中邮保险持有安徽皖通高速H股2482.8万股,持股比例由4.9784%升至5.036%。据悉,这是自2015年以来,中邮保险的首次举牌。
然而,举牌4个月后,中邮保险又开始减持皖通高速H股。据港交所披露,2月20日,公司以每股10.5885港元的价格减持安徽皖通高速266万股股份,涉及减持总金额达2816.54万港元。此次交易完成后,中邮保险对皖通高速的持股比例由5.04%降至4.5%。
在举牌皖通高速H股的同时,中邮保险还披露了对华能新能源的投资动作。公告显示,中邮保险已于2024年11月6日签署协议,拟对华能新能源投资约40亿元,约占华能新能源募资总额的26.67%。
公开资料显示,华能新能源成立于2002年,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华能集团旗下子公司。此前是港股上市公司,2020年2月其选择在香港联交所选择主动退市。彼时业内分析认为,华能新能源退市后,华能集团将迎来一场风电业务的大整合,并在A股上市。
而加大权益投资也在中邮保险的财报中有所体现。数据显示,2024年末,中邮保险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中股票的规模77.15亿元,相较于2023年末的41.02亿元(重述后),上涨了36.13亿元,涨幅达88.08%。
在先增资后扩大保费规模的“无限”循环下,中邮保险何时能摆脱对资本的“饥渴”呢?
吉祥起名网 吉祥起名网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