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曹雅丽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在促进创新、带动就业、激发市场活力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中小企业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
今年年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5年“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服务行动贯穿2025年全年,重点从政策惠企、环境活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法律护企等五个方面开展,并于6月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月”活动。
为积极响应“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6月23日,中国工业报社在京召开“融链向‘新’‘一起益企’中工智库沙龙暨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启动新闻发布会”。本次沙龙围绕“新质生产力、数智赋能、共链共生、制造出海、产学研用融通”等前沿话题展开讨论。
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总经济师许科敏出席会议并作主旨发言。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原副会长、国企智库副理事长兼首席专家李锦,赛迪研究院中小企业所所长龙飞,江苏省东台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丽珺,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跨境电商分会副会长刘海伟,中首特钢集团董事长郑廷文,华为中国政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专家孙跃鹏,中关村科金技术副总裁张杰,中移(上海)产业研究院人工智能高级专家韩屹,天娱数科首席数据官吴邦毅,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产业运行部经济运行处负责人朱晓波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石家庄工业泵厂党委副书记吴强,中国银河证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执行负责人、新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吴京出席本次会议。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来自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新浪财经等知名媒体代表。会议同期举办了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启动新闻发布会。会议由中国工业报视频总监褚琳主持。

全力推动实现大中小各类企业融通发展
徐金宝在致辞时指出,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生力军,正在通过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重塑传统生产方式和产业形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出台一系列政策,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徐金宝表示,中国工业报作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的主流媒体,按照“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工作要求举办本次沙龙,旨在通过实战交流、经验分享切实助力中小企业融链向“新”、创新引领、智慧升级。希望未来大家携手同行、共谋发展,在新征程上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在主旨发言环节,李毅中围绕《开展支持帮扶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的几点思考》展开分析,他从政策制定和落实、产供链实力和韧性、央企国企带动、中小微企业帮扶等方面提出系列建议。
李毅中说,学习贯彻17部门的通知,从五个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其中“法律护企”,就是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产权和合法权益,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政策惠企”,要保持政策的稳定连续,提升公信力,改善执行力,增强企业安全感,增强未来预期。他强调,央企国企是国民经济“脊梁”,应通过优化布局、开放产供链,带动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具活力和创造力。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推动中小企业做大做优做强。鼓励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建设工程。要推动实现大中小各类企业融通发展,加强产供链的实力、韧性和安全性。实施“领航企业培育工程”形成梯次优质企业体系。要把人民利益至上的宗旨落实到支持帮扶中小微企业发展中。
对“服务月”活动,李毅中表示,“创新强企”已布置了专精特新、融通发展、成果转化、提高质量、数字化升级等内容,他建议,重视细分行业实用技术、先进技术、前沿技术的交流推广,可委托行业协会组织多种形式活动。此外,服务活动要下沉到县域经济。他指出,县域经济占全国GDP38%,工业增加值占全国40%。规上工业企业、中小企业集群四成在县城,中小企业是县域支柱。建议作为帮扶纾困重点,组织县、企交流互动。
许科敏在作题为《加大支持力度、坚定发展信心、助益中小企业》主旨发言时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小企业绝不是旁观者,而是主力军。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赋能提质,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对此,许科敏表示,要深刻把握中小企业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中的战略定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建立有效的成果共享机制。
面向未来,许科敏认为,需要让更多中小企业成为技术红利的“传导器”和“放大器”,使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奋力推进政策惠企、环境活企、创新强企、人才兴企、法律护企等举措,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赋能与创新突围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李锦围绕《“十五五”规划下中小企业破局之道: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作主题发言时指出,中小企业要积极做好“十五五”规划。他认为,中小企业重视“十五五”规划有六个好处: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适应宏观环境变化;提升企业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应对风险与挑战,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响应国家战略与政策支持,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凝聚企业力量与促进合作,凝聚内部共识;增强企业品牌与社会责任,提升品牌认知度。
李锦表示,“十五五”时期是中小企业培育与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技术创新的紧迫性,中小企业应适应国家经济结构的改变,参与产业结构的优化,推动业务结构升级。坚持创新驱动、优化融资环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实施“专精特新”发展战略等路径选择;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绿色化发展、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提升企业自身素质和能力。
龙飞作《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解读》主题发言时介绍,2024年末,全国登记在册企业数量6122.6万户,其中中小企业数量超6000万户,较2012年末增长约3.6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在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建设方面,龙飞介绍,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顶层制度看,正逐步形成“一法、一条例、一标准、一规划”的政策法律体系。从具体政策举措看,国家和地方层面出台了一系列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促进发展的支持政策,包括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税支持、缓解融资困难、支持创业创新、加强公共服务、加强权益保护等。此外,从中央到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工作推进机制也不断健全。
陈丽珺在分享《东台市服务中小企业的实践》时表示,近年来,东台市坚持实施“工业强市”首位战略,扎实推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拥有工业企业超3700家,2024年实现开票销售1650亿元、同比增长12.1%,经济实力稳步攀升,全国工业百强县市排名第68位、前移22位;坚持产创融合,梯度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近三年参加战新产业和高价值专利推进计划的中小企业40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达20家、218家,均实现一年翻番 ,创新活力加速迸发;强化精细服务,围绕线上线下抓服务、数智赋能抓融合、企业权益抓保障等举措,破解企业发展难题,拥有国家5G工厂5家、国家绿色工厂6家,今年新增省先进级智能工厂27家,晶澳科技申报“全球灯塔工厂”;聚力协同联动,一体推进“六个环境”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县市。
多措并举破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
刘海伟围绕《中小企业出海面临的困境及破局之道》作主题发言,他表示,海外市场是中国中小企业的下一突围方向,中小企业要关注国际市场动态,敏锐捕捉机遇,率先布局,以先发优势赢得市场份额。同时,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企业出海需耐得住寂寞,有持续健康投入预期,积累品牌知名度与客户资源,逐步提升市场影响力。此外,还要深入了解当地市场,融入当地文化,打造符合当地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实现本土化运营。
随后,多位专家和行业代表围绕产业升级、数字赋能等议题展开深度分享。
郑廷文发表了《低碳绿钢—新质生产力创新实践》主题演讲,深入剖析了绿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他指出,站在“双碳”战略纵深推进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节点,绿色钢铁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中首特钢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绿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立志成为钢铁行业、特别是短流程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领航者。
孙跃鹏分享了《华为数智化转型实践》的经验,重点解析了赋能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创新模式。在他看来,未来,随着AI技术的持续发展,制造业将迎来更深刻的变革。华为的经验为中国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其“源于制造,更懂制造”的独特优势,将继续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张杰在作《垂类大模型增强制造业数智化竞争力》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垂类大模型在制造业的深度应用;韩屹在分享《AI+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时指出,数字化转型非一日之功,需要与业务发展共同成长;吴邦毅通过《打造具身智能“通用大脑” 助力中小企业“智能化”跃升》的演讲,描绘了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的新图景;胡双在作《破解困局·数治共生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战经”》的主旨演讲时指出,深圳东风环境有限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转型解决方案;朱晓波则通过《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及展望》报告,分享了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建议。
中国工业社报持续为中小企业发展增色赋能
会上,中国工业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全媒体中心主任汪静介绍了论坛的组织情况,并对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拟定议程进行了发布。汪静介绍,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业报社拟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等支持下,中国工业报社将于2025年11月15日-16日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工业论坛,论坛以“提‘质’向新 ‘智’向未来”为主题,同期还将发布《2025新质生产力趋势与实践研报》、2025寻找新质生产力领跑者案例及《中国工业报创刊45周年45人:致敬工业先锋》专刊。
品牌、市场与传播推广不可分割。中国工业报社副社长、执行总编辑周志懿在会上发布并启动中国工业报社“新”链融通—“益企”赋能平台(简称“新链”平台)。周志懿介绍,“新链”平台聚焦为中小企业发展赋能,核心功能为传播推广、能力提升、产业对接。首先,平台整合中国工业报全媒体资源(平面/网络/新媒体/图文广告/视频),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传播和推广赋能,助力实现“品销效”协同。其次,针对中小企业资源薄弱问题,平台汇聚专家智库、企业家资源及多元服务(培训/咨询/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等),系统性补足企业能力短板,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此外,平台通过产业链对接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拓展商业机会,助力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据了解,“新链”平台目前已经为十数家企业提供了“新闻+数据服务+产业服务”方面的切实帮助。
会上,为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品牌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金宝与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品牌强企工作委员会会长、品牌强企(北京)信息管理中心主任杨峰共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将依托《中国工业报》、中国工业新闻网及中工智库等平台资源,联合打造“制造强国品牌工程”,深化产业研究,助力“中国工业论坛”等品牌活动提质升级。未来,双方将紧密协作,共同探索产业升级新路径,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力量。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吉祥起名网 吉祥起名网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少儿武术 苏州武术 苏州少儿武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