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雪
正在经历从传统制药企业向创新型国际化医药企业的全力转型。
8月20日,丽珠集团披露2025年半年报,公司整体经营呈现“稳中有进”态势。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研发管线迎来密集收获期,国际化战略加速推进,为公司未来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核心管线加速兑现
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72亿元,同比下降0.17%;实现归母净利润12.81亿元,同比增长9.4%。
在营收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利润的稳健增长来自各业务板块的协同发力与结构优化。上半年,丽珠集团各核心业务板块协同发力。在收入端,消化、精神神经、生殖、中药板块主要产品均实现稳定增长;原料药与中间体板块虽受国内头孢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但整体表现符合预期;诊断试剂及设备板块在去年同期高基数背景下出现阶段性调整。
制剂板块的持续增长,叠加原料药板块中高毛利特色原料药出口的显著贡献,有效拉动了整体利润增长。公司通过持续优化运营效率、深化降本增效举措,使得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良好增长。
研发创新是丽珠集团发展的核心引擎。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约4.91亿元,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7.82%。持续的投入迎来了丰硕成果,研发管线布局初见规模。
高投入换来了管线的密集收获,报告期内,公司多个重磅产品获批或即将上市。其中,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及黄体酮注射液成功获得上市批件,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注射液、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及注射用阿立哌唑两款长效微晶等主要产品已申报上市。
在研产品的临床推进同样捷报频传,覆盖了多个重大疾病领域。比如,用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JP-1366片完成Ⅲ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获受理。LZM012在中重度银屑病Ⅲ期头对头研究中取得优效结果,成为中国首个、全球第二个完成Ⅲ期临床的IL-17A/F抑制剂,已提交上市前沟通申请。
为确保研发的可持续竞争力,公司还在不断夯实技术平台,并拥抱前沿科技。公司依托缓释微球、抗体药物、重组蛋白疫苗、小核酸药物等优势技术平台持续充实管线,并深度应用AI技术赋能靶点识别、药物设计、工艺优化等环节,提升研发效率。
全球化战略持续深化
在研发创新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的同时,丽珠集团也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胜势,其全球化战略持续深化。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海外收入约10.04亿元,同比增长18.40%,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提升至16.01%。
海外收入的增长,首先得益于原料药业务的全球竞争力。具体来看,原料药及中间体出口收入达9.74亿元,同比增长19.68%。高端抗生素、兽药及中间体市场份额提升,头孢类原料药出口高速增长有效弥补国内缺口。多个CDMO项目顺利推进,达巴万星等新产品商业化进程开启。
技术含量更高的制剂国际化也迈出了坚实步伐。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在巴基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获批上市;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注射用艾普拉唑钠分别在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提交上市申请。辅助生殖、抗感染产品在印尼、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实现高速增长。公司通过PIC/S GMP认证,为产品进入全球市场准入奠定基础。
除了产品出海,丽珠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体化运营布局,深度融入当地市场。继2024年在印尼设立合资公司后,公司上半年宣布拟收购越南IMP公司控股权,利用其欧盟GMP生产线和完善的销售网络,提升在东南亚市场的响应速度和运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