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癸卯年财运:在线测算事业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保险健康管理进入收获期,平安好医生业绩双位数增长

adminddos 4 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孙诗卉 实习生 涂盛青近年来,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布局健康管理赛道,然而互联网医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保险公司的“战略成本中心”,不过,种种迹象显示,整个保险行业的健康管理布局或将迎来首个盈利收获期。

  8月19日,平安集团的医疗养老旗舰平安健康公布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中期业绩。业绩报告显示,总营收录得25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136.8%。

  作为行业头部机构,平安好医生在去年上半年,首次扭亏为盈,实现盈利超6000万元。此次双位数营收增长、盈利大幅提升的表现,意味着其正式进入了业绩收获期。

  平安好医生CEO李斗在今日举办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推动AI技术在专业医疗领域纵深发展。实现精准医疗赋能,AI辅助咨询问诊率约98%,重疾MDT治疗方案准确率近80%。AI辅助医生的日问诊承载量可以达到400万人次。在AI的助力下,实现了诊疗效率与运营效率的提升,家庭医生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超过50%,中台运营效率同比提升约50%。

  AI机遇推动盈利改善

  平安好医生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综合金融客户端(以下简称F端)及企业端(以下简称B端)企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0.2%,公司整体付费用户数同比增长35.1%。付费用户数、用户频次及客单价的持续提升,标志着其提供的在线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已获得市场认可,商业化能力显著增强。

  平安好医生CFO臧珞琦表示,平安好医生盈利改善主要得益于三方面:一是AI技术赋能显著提升医生服务效率,客均服务成本同比下降52%;二是业务结构持续优化,高毛利服务性收入占比提升4个百分点,实现结构性跃迁;三是平台收入占比稳步提高,通过链接优质供应链资源丰富商品种类,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推动毛利率上行。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赋能是健康管理行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支撑,不仅推动服务体验优化,更成为盈利改善的核心引擎。头部机构依托海量医疗数据构建医疗大模型,在问诊辅助、方案制定、运营管理等环节实现智能化突破。

  臧珞琦表示在费用管控方面,科技赋能与数字化经营管理的深化,叠加规模效应显现,为总费率及三费费率优化提供了空间。如平安好医生通过聚焦企业健康、养老等战略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持续提升生产效率,成为业绩整体改善的核心动力。研发投入上,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6亿元,占总费用的22%,费用率6.5%保持行业较高水平,为医生团队效能提升与经营管理优化提供了坚实支撑。

  针对未来的资金投向,臧珞琦在今日回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平安好医生将持续加大战略投入,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计划下半年在人工智能领域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推动重疾多学科会诊辅助平台在乳腺癌等病种外的更多领域落地,进一步提升诊疗效率。

  事实上,头部险企正通过AI技术实现健康管理全流程革新。例如,泰康人寿接入DeepSeek大模型,构建覆盖保险销售、核保理赔、医养运营的100余个智能体应用矩阵。保险则推出“AI智康保”产品,整合智能票据审核、体检报告分析与智能理赔,同时与华西医院合作开发“肺结节保障式全程管理数字化疗法”,通过AI模型实现疾病干预与精准保险保障的结合。

  此外,AI已从险企的辅助工具升级为战略核心,多家险企纷纷将人工智能提升至集团战略高度。在全集团推广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行业领先的五大实验室、九大数据库,持续落地数字化经营、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营销等全面数字化工程,推动全集团经营管理模式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型,实现金融、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业务场景应用落地。

  强化数字化底层资源共享,推动算力底座、技术路线、数据底座、智能底座、安全底座和自主可控方案“六个统一”科技底座建设。中国人保副总裁张金海表示,智能底座作为“六个统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于推动集团内部算力资源及人保云平台的统一纳管与运营,核心目标是强化全集团AI(人工智能)能力的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及统一运营,确保AI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促进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

  董事长傅帆在今年四月表示,新的发展阶段下,公司正式启动大康养、“AI+”和国际化三大战略。其中“AI+”战略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科技赋能为传统业务注入新的发展动能,实现经营模式和业务形态的创新突破。

  健康管理需求倒逼行业升级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理念逐渐落地,健康管理行业从单一医疗服务向全生命周期健康维护转型。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病患者已超3亿人,老龄化率突破20%,催生了对健康管理的刚性需求。

  在此背景下,健康管理也成为险企发展业务的重要抓手。由于保险产品具有感知度较差、互动低频特征,会一定程度上导致参保人员对保险品牌忠诚度和客户黏性不足。而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将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相结合正好可以打破这一现状,向上衔接健康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险产品,向下带动医院绿通、老年医学、护理服务,在客户的全生命周期中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有利于二次发掘客户价值、提高客户黏性,实现更多种类的产品交叉销售,在保险销售与服务间也能够实现协同效应,形成双向互动与循环。

  此外,保险健康管理的行业竞争也早已更进一步地从单一服务供给转向生态体系构建。例如,平安好医生通过深化与集团体系内金融板块的协同,构建起“流量-服务-支付”的闭环生态。平安好医生CEO李斗表示,在F端,将医疗、养老服务深度嵌入重疾险、百万医疗险等保险产品全生命周期,为用户提供从确诊到康复的一站式服务,推动保险业务从低频交易向高频服务转化。平安好医生2025年中期数据显示,享受医养生态服务的金融客户客均合同数、客均AUM分别为其他客户的1.6倍、4.0倍,协同效应显著。

  事实上,多数保险公司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如泰康人寿构建“保险+医养”生态,依托泰康之家36城44个养老社区及五大医学中心的实体布局,推出“幸福有约”产品体系;中英人寿依托中粮集团产业链资源,打造“N+健康生活”计划,通过营养市集、健康讲座、跨界联名活动传递健康理念;太平洋健康险推出“医赔通”工具,整合家庭医生与智能理赔,直付医疗机构突破1200家,帮助企业将员工健康干预从治疗前移至预防阶段

  而随着平安好医生的业绩井喷,保险健康管理从“战略成本中心”向“利润贡献中心”转变的可能性正在被印证,健康管理服务不再仅仅是提升客户黏性、降低赔付风险的辅助手段,其本身或许也能够独立创造收入和利润的核心业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平安好医生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暴涨136.8%,可以部分证明其“医险协同”模式成功推动保险健康管理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贡献中心,不过还需更长经营周期证明。而在AI降本增效、老龄化加剧及政策驱动下,保险健康管理领域潜力巨大,2030年商业健康险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万亿元,护理险有望突破20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