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收入总体回暖以及政府加快发债支撑下,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
全国狭义财政收入增速由负转正,折射经济稳中向好。
8月19日,财政部公布今年前7个月财政收支情况。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839亿元,同比增长0.1%。
今年以来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出现下滑,不过,降幅逐步缩窄。随着7月份这一收入增幅(2.6%)创下年内新高,带动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增速首次实现由负转正,折射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近日公开表示,受多重因素影响,7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但主要指标累计增速保持总体平稳,就业物价总体稳定,经济平稳运行态势没有改变。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其中又以税收为主,税收也被称为“经济晴雨表”。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7个月,全国税收收入110933亿元,同比下降0.3%,这一降幅持续缩窄。其中7月份,全国税收收入18018亿元,同比增长5%,月度增幅自4月份由负转正后持续回升。
近几个月税收收入保持增长,折射经济运行向好。不过总体来看税收收入累计增速依然低于经济增速(上半年经济增速为5.3%)。
对于税收增速与经济增速不完全同步情形,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胡静林解释,这主要受减税降费、价格变动、税源结构等因素影响。比如GDP增速是以不变价计算,税收收入是以现价计算,价格特别是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对税收收入影响很大。从过去10年看,PPI的增减会带来税收收入的同幅度增减。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7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
从具体税种收入来看,四大主体税种收入均有所好转。
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前7个月,第一大税种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第三大税种国内消费税同比增长2.1%,第四大税种同比增长8.8%,三大税种增幅分别比上半年提高0.2个、0.4个、0.8个百分点。尽管前7个月第二大税种企业所得税依然下滑(-0.4%),但降幅较上半年明显缩窄。
房地产市场总体仍比较低迷之下,使得今年前7个月土地增值税和契税收入出现两位数降幅。复杂外贸形势下,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收入也有所下滑。股市成交活跃,使得前7个月证券交易印花税同比增长62.5%,逼近千亿。税收征管不断加强,使得房产税等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今年前7个月,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行业税收表现良好。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计算机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装备制造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33%、10.1%、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税收收入增长12.7%,文化体育娱乐业税收收入增长4.1%。
随着今年以来税收收入降幅逐步缩窄,非税收入增幅出现下滑。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全国非税收入24906亿元,同比增长2%。这一增幅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数据(12%)。
除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以地方卖地收入为主的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是广义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受房地产市场及土地市场整体低迷影响,土地出让收入依然出现下滑,但随着今年以来核心城市推出优质地块,企业竞拍热情高涨,土地出让收入降幅持续缩窄。
财政部数据显示,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3124亿元,同比下降0.7%。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中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6950亿元,同比下降4.6%。这一降幅在今年以来不断收窄,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2.3%)。
在财政收入总体回暖以及政府加快发债支撑下,财政支出保持一定力度,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财政部数据显示,1-7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073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民生类支出得到有效保障。比如社保和就业、教育、卫生健康支出分别同比增长9.8%、5.7%、5.3%,高于上述支出平均增速。交通运输、农林水、城乡社区等基建类支出则出现下滑。
受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总体快速发行支撑,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扩张明显。
财政部数据显示,1-7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4287亿元,同比增长31.7%。这笔资金投向重大项目建设、“两新”领域等。